楊葉走到哪里都有女人陪著。
跑到昆明參加個頒獎典禮,都會飛來一只孔雀。
這廝從昆明一路逛到迪慶,沿途美景在眼,美人在懷,說不出的逍遙自在。
到了目的地碧沽天池,只見此地被雪山環抱,抬頭是碧藍的天空,低頭是清徹的湖水,長風吹來,湖岸青草隨風搖曳,令人心曠神怡。
楊麗平常年在世界各地巡演,見過不少外國友人,常常有人向她問起:“中國真的有香格里拉這個地方嗎”
楊麗平被問得多了,也去找了這本書來看。但是這個問題,她一直不知該如何回答。
此時聽了楊葉的話,也驚訝了起來,問道:“香格里拉就是這里位置似乎有點偏差啊”
楊葉道:“既然王局長說這個地方用藏語就叫香格里拉,那應該就是了。
王局長,此地風景秀美,我決定了,這里就是我新片《逍遙游》的取景地。”
王局長高興地道:“那太好了,這是我們迪慶的榮幸啊!”
楊葉搖搖頭,說道:“王局長,你可能不太了解香格里拉這個名字在國外的影響力有多大。
這就說吧,它就相當于西方版的桃源,它為英語創造了一個新詞,shangri-。
如果讓世人知道,這里就是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它馬上就會變成一座旅游勝地。
我建議你們向上面打申請,給這個地方改名,不要再叫中甸了,就叫它……香格里拉!”
楊葉沒有吹牛,《消失的地平線》這部小說在西方的影響力的確巨大。
那時候又是世界大戰,又是美國經濟大蕭條,人們對現實生活充滿厭倦,渴望能夠找到一片凈土,理想中的伊甸園。
作者否定了20世紀初歐洲社會沉迷于無止境的物質追求,狂熱于發動殖民侵略戰爭的軀體價值觀。
創造了香格里拉這個地方,希望能夠促動對西方的世界觀、意識形態的調整和改造,建立與自然和平相處的理想世界。
當作者告訴人們,這樣地方真實存在,它就坐落于中國的群山峻嶺之間。
生活在那里的人,都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寧,人們立刻就對香格里拉充滿了無限的向往。
作者緊緊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小說一經出版,立刻引發轟動,在很長時間都名列美國口袋圖書暢銷榜第一的位置。
1937年,好萊塢投資250萬美元將小說拍成同名電影,公映后轟動全球。
不僅打破票房紀錄,還獲得了兩項奧斯卡大獎,將香格里拉的名聲推向高峰。
幾年后,電影傳入中國,當時正值日本侵華,這部電影給戰亂中的上海人帶來了短暫的心靈慰藉,主題曲《這美麗的香格里拉》隨之流行。
許多海外人士在看過電影后,都想要前來中國,尋找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但那時候中國正值戰亂,隨后又被封鎖,極難進入。
王局長聽到楊葉改名的建議后,不由得眼前一亮。
身為迪慶的文旅局長,他并非不知道香格里拉這個名字曾經在世界上引起過轟動。
但他并不能確定,書中描寫的香格里拉,是否就是迪慶中甸。
而且他人微言輕,也做不了什么。
但是現在,楊葉來了。
如果楊葉愿意為香格里拉站臺,那改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楊葉剛剛還決定了,要把這里當成他新片的取景地。
也就是說,“香格里拉”揚名世界的機會到了。
到時候,香格里拉一定會成為旅游勝地,他這個文旅局長就要起飛了。
王局長馬上道:“楊導演,您這個主意可太好了,我馬上就向地委匯報此事。”
其實楊葉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專程跑到迪慶來取景,還要把這個地方改名香格里拉,就是為了蹭“香格里拉”的名氣。
等他的電影上映的時候,他就宣傳這部電影就是在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取景拍攝的,必然會吸引到不少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