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歡喜可不知道,許懷義又給他拉好感了,她一上午忙的很,就沒個清閑時候。
吃完早上飯,見雪還沒停,就去庫房,整理家里的存糧,估算了一下還能撐多久,糧食是足夠吃的,臘肉、白菜、蘿卜啥的,也都不缺,只雞蛋、鮮肉,還有魚啊,是不好買了,不過,還是給了抱樸幾兩銀子,讓他去附近的集市上轉轉,看還有人擺攤子嗎碰到吃的東西,不拘是啥,都給買回來。
家里雖是不缺,但莊子上還養著不少人,總不能光叫他們吃窩頭、咸菜,隔三差五的,還是要做一頓葷腥的補充下營養,畢竟,他們干活都挺賣力的。
她還教著衛慈如何快速的生豆芽,大冬天缺菜,豆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便是吩咐衛良多燒些木炭,不光家里用,多余的就給許懷義送去,這些時間,他要去災民新村那里執勤,少不的得挨凍,有木炭,點個火盆,也能少受幾分罪。
最重要的還是去找焦大夫說用藥方換取藥材的事兒,焦大夫聽完后,幾乎不做考慮,便痛快應下。
本來醫書就是顧家的,人家如今想拿來做善事,他怎么可能會攔著
甚至,他還主動應下,親自出面去談。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自然要事半功倍,顧歡喜一開始沒好意思提,因為知道焦大夫不是普通的郎中,她可沒臉指派人家做事,但沒想到他會主動,一時欣喜不已,滿口道謝。
焦大夫道,“不用道謝,老夫也是盼著災民好的,盼著這個世道安穩,咱們才能有好日子過。”
若是災民亂起來,或是起了瘟疫,誰又能幸免呢很多人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不想去做。
所以,顧家兩口子的行為,就顯得尤為珍貴,或許在旁人眼里,覺得他們是在出風頭、博名聲,是別有用心、為自己謀利,但他卻相信,他們是真心作為。
眼神是騙不了人的。
顧歡喜走后,他收拾收拾,就去了斜對面,見了江墉便把顧家兩口子做的事兒說了一遍,末了道,“你現在知道,收他們的兒子為徒,一點不掉價了吧倆人雖說眼前還處在微勢,但眼界、心胸都非尋常人可比,最難能可貴的還是這份仁厚大義,世間,有幾人可比”
江墉聽完,徐徐頷首,“你可曾問過,他們為何要這般做”
上位者對下施些小恩小惠,是為了籠絡人心,富貴者修橋鋪路,是為了仁善之名、得更多的利,尋常百姓,尚且自顧不暇,習慣等著別人救助施舍,能對外施以援手的確實少見,既沒那個能力,也沒那份見識。
焦大夫道,“我還真問過,逃荒時就問過一回,畢竟那會兒他處境并不好,自己帶著媳婦兒孩子,比拖著全村的人要容易的多,他說做那些,不是因為心善仁厚,只是因為不想心里有愧,他圖的是心安,后來到了京城安頓下,他幫著村民們找活路,我又問他,他說那是人情往來,是因為有了一點能力,便想反哺旁人,為自家積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江墉聽的很認真,表情也隱有所動。
焦大夫繼續道,“后來,他又主動站出來幫那些災民,朝廷都不管呢,他就出頭了,后來朝廷撥的糧食和銀子,很大部分,是他在學院里呼吁同窗們捐的,還有那些賑災措施,也是他寫的,明明這些都不是他的責任,他卻沖在了最前頭,有人覺得他是在為自己造勢,可我打聽過了,他其實低調的很,只管埋頭做事,出風頭的機會,都讓給同窗,過后也不居功,我便又問了他一次,為何要這般做你猜他說什么”
江墉猜道,“為了日子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