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詭異得是,沒人提議立太子,誰也不想當出頭鳥,幾位皇子也不敢指使自己派系的人試探,這節骨眼上,老實安分才是王道。
因為嗅覺敏銳的,都聞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就等著某一刻爆發。
十一月底,建興帝忽然發難,派禁軍圍了鎮國侯府,錦衣衛指揮使親自帶人闖進去搜查,一番雞飛狗跳,從書房找到幾封信,如獲至寶。
信件很快就送到了皇帝手里,皇帝看完,默然半響,召集了朝中的幾位重臣來商議,孫尚書作為閣老之一,這樣的小朝會,自也有他一席之地。
他看完那幾封信,只有一個念頭,鎮國侯府要完了。
當然,也有人質疑這信中內容的真假,頂著壓力,說了幾句公道話。
建興帝也沒生氣,這都在他預料當中,畢竟鎮國侯府,是太皇太后的娘家,在前朝時,就是高門大戶,底蘊深厚,枝繁葉茂,跟京中不少人家都是姻親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人為其求情才是奇怪。
就像孫家,孫鈺和劉浩然還是交情不錯的師兄弟呢。
不過,孫尚書沒吭聲,眼下情況不明,他不愿孫家摻合進去,皇家的內斗,不管誰輸輸贏,作為幫手,都沒啥好果子吃。
很快,建興帝就下了旨意,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侯府的女眷并未受影響,只七歲以上的男子,都抓進了刑部大牢,等候審訊。
同時,一支由禁軍和錦衣衛組成的隊伍,快馬加鞭,頂風冒雪,出了京城,直奔南邊的閩王府。
這些事兒,朝廷并未遮掩,于是,沒幾天,連市井百姓都知道鎮國侯府跟閩王府,私底下和倭寇有勾結的丑聞了,引起的軒然大波,可想而知。
消息還沒傳到南邊,但有房車在,許懷義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連他都驚訝了,“建興帝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王炸啊,這是要把太皇太后的娘家給一窩端了呀,牽扯到倭寇,跟通敵叛國沒兩樣,這誰都保不了,即便太皇太后拿孝道壓皇帝,皇帝也可以不聽,還不會讓人指摘”
顧歡喜點頭,“皇帝這一招釜底抽薪,確實不錯,太皇太后原本是為了護著楚王府裝病,據說眼下是真病倒了,情況還不是很好,建興帝打著讓她靜養的旗號,不讓人去探視,算是變相軟禁了。”
“其實一句后宮不得干政就能壓住她,軟禁是為了攔截楚王府的人,斷開兩邊的聯系”許懷義想到什么,急聲問,“侯府所有男子都下獄了,我那位四師叔呢?”
顧歡喜無奈道,“自是也躲不過。”
許懷義不由蹙眉。
顧歡喜提醒,“牽扯到閩王府和倭寇,這事兒太大了,誰求情也不好使,再說,還有皇帝盯著,就更有運作的空間了,你別逞能,這不是咱能操持的。”
許懷義聞言,急忙解釋,“我沒打算摻合,就我這點本事,哪有插手的余地?況且我人還在南邊打仗呢,有心也無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