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苻暉從州牧府的密室中拿出了那塊傳國玉璽時,徐宗文的內心是無比激動的。不是因為徐宗文認為自己是天命之子,也不是因為徐宗文萌生了不該有的野心,而是單純的因為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那個親眼目睹這塊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天下之寶,是有多么的幸運
徐宗文顫抖的雙手輕輕剝開香木盒子,小心翼翼將傳國玉璽放在手中仔細端詳。
只見整個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有螭虎紐,并攜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補,下有篆文“受命于天,并既壽永昌”八個儀態秀美的篆文,這是秦朝丞相李斯親筆所書。
同時,在玉璽左肩部還刻有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字,這是魏文帝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后命人刻于其上,象征著魏國正統。
玉璽上環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傳國玉璽整個圖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現雙龍,是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是真的,這是真的傳國玉璽啊
“平原公,這傳國玉璽你是從何處得來”徐宗文一邊把玩著傳國玉璽,一邊詢問傳國玉璽的來源。
當年永嘉之亂,傳國玉璽顛沛流離,被漢趙、前趙相繼占有,冉閔滅趙后,曾好意將傳國玉璽奉還江東,并與江東相約共同出兵伐胡,可是晉朝對冉閔的出兵建議絲毫不感興趣。
或許正是因為此,上天對晉朝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傳國玉璽在過黃河時落到了黃河水中,奉還玉璽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所以,徐宗文非常好奇,苻暉到底是從什么地方得來的傳國玉璽
說起傳國玉璽的來歷,苻暉也覺得有些天意弄人。
根據苻暉所說,當年冉閔奉還的傳國玉璽根本就沒有掉入黃河之中,而是時臣半路遇到了盜賊,傳國玉璽被劫走,使臣們無計可只能撒謊說是掉入了黃河,出此下計也是為了整個使團成員的生命著想,所以沒有人敢說出去。
不久,冉閔兵敗失國,此事也就無人再去追究了,那位出使江東的使臣后來隱蔽山林,退養還鄉,將死之時將此等秘辛告知子孫。
而劫掠了冉閔使團的盜賊們也被當地幾股較大勢力的賊寇吞并,鄉野之人目光短淺,斗大的字不識一筐,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也沒有人認得出傳國玉璽。
世事經年,多年以后出任當地的一個縣令手段強硬,整合縣里的士族,訓練了幾千強壯的兵馬出兵剿了那伙占山為王,手中擁有傳國玉璽的賊寇,意外之下得到了傳國玉璽。
縣令深知茲事體大,不敢擅自占據這等傳國重寶,特地親自前往洛陽,將此傳國玉璽獻給了苻暉,這事也并不久遠,說起來也就是半年前的事。
當時苻暉只想著等秦王苻堅南征歸來,再去敬獻給秦王,刷一波存在感的同時,聊表自己作為臣子的心意,當然也希望得到秦王的注意。
結果秦王苻堅在淝水大敗,偏偏秦王渡過淮北之后與慕容垂分兵,改變了原來經過洛陽的路線直接返回了關中,去了國都長安,這樣一來苻暉也失去了盡盡孝心的機會,傳國玉璽也被擱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