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晉軍攻城了,可是我們卻不能反擊”
校尉王昭鼓起勇氣勸說李辯“將軍,潼關守不住了,我讓人護衛將軍突圍吧只要離開潼關,北上并州,將軍還可以投效大王。”
“可是我要是離開了潼關,你們的性命”
“將軍,可憐可憐兄弟們吧這亂世,人命是最不值錢的,但是我知道兄弟們一直都視將軍為父兄的存在,這些年兄弟們跟隨將軍無怨無悔,將軍難道愿意看著他們毫無反抗地死在晉軍手里嗎”
李辯微感訝異,看不出來面前這個原本跟隨自己戍衛長安的校尉竟有投降的膽量。
但李辯知道此時的秦軍中并不止王昭一人想要投降,所以他并不打算與王昭談及此事。
王昭卻沒有停止,他很快便轉入了正題。
“并非屬下要插手潼關政務,實在是晉軍兵鋒太盛,潼關又地處沖要,晉軍肯定對此地志在必得。如今晉軍又使出此計,我們又不能還擊。不如請將軍帶兵先撤離,以保存實力,將來朝廷大軍收復失地后,再回來也未遲”
王昭的這個建議中并沒有提及百姓,試問大軍撤退,又有誰會拖家帶口呢
更何況,現在的局勢緊張,再遲疑片刻,恐怕一個人都走不了。
都說慈不掌兵,多年的兵戈生涯,王昭早就練就了一副鐵石心腸。
這些話,如果王昭再早幾個時辰說出來,李辯將會毫不猶豫的下令斬殺他。
現在李辯卻已經有了新的打算,自然不會認同。
可他身邊的秦軍兵卒們卻勃然色變,李辯戰功赫赫,王昭素有智謀,二人都明里暗里說潼關守不住,可能潼關真的就要遭遇滅頂之災了。
李辯的回答讓關隘上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正因為新潼關地處沖要,才不能輕易放棄,否則將助長南人士氣,墮了我大秦將士的士氣聲威”
“可是,可是先王已經遇害,新帝又遠在并州,今日的秦國已非昔日的秦國。晉軍接連北伐,慕容氏在河北復國,大批疆土淪喪敵手,關中羌狄肆虐,各地州郡反叛此起彼伏,連國都長安也被白虜攻陷”
王昭的話像是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朝李辯頭上澆了上午,立刻將他原本的雄心萬丈給熄滅了一半。
王昭又道“此前,有將軍坐鎮潼關便又不同了,若河北果真有郡守起事,還請將軍向大王請一支精兵派往河關中以作奧援。只要以上兩點盡皆齊備,下官就敢下軍令狀死守潼關”
可是眼下,死守行不通,而且城關易手恐怕只在旦夕之間。
王昭的一雙清冷眸子里,充滿了倔強和熱切,李辯好像看到了幾分自己當年的影子,當年征南將軍梁成不也是對他嗤之以鼻嗎
雖說梁成早就死在了淝水之戰前的洛澗,被劉牢之所敗。
但是梁成自視甚高,不將旁人放在眼中的狂傲讓李辯十分反感。
李辯覺得這種假設未必能夠成立,多年來他在長安為官時便一直飽受朝中文官攻訐,對文官的感官很差,在他的印象里這些人要么是那種只說話不做事的空談闊論之輩,要么就是玩弄權術的奸詐小人,這種人怎么可能為朝廷火中取栗
聽完王昭的分析,李辯的面色更加難看了,他有種奇怪的感覺,這個平日里很溫和的校尉此時就好像換了一個人,自己站在他的身邊就不由自主的忐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