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答”
深夜無月,雨水順著樹木的間隙落在張軌頭頂的竹篾斗笠邊沿,漸漸流滿張軌的面龐,打斷了他紛亂的思緒。
“撤。”張軌的一個字讓周遭潛藏的其余幾支小隊全部消失在林中。
無疑,張軌并沒有繼續在這里繼續待下去的想法,他沒有等孫儀出城,而是在完成了對陽平關的探查之后便干脆利落地離開了。
“孫儀,雖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此一戰關系漢中最后的歸屬,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張軌最后打量了一眼陽平關的城頭那桿“秦”字大旗,隨后頭也不回地疾馳遠去,消失在雨夜的暮色中
陽平關,衙役寓所。
聽聞長安失守的消息后,陽平關內的軍民都開始焦躁不安,隨著民怨沸騰,甚至有逐漸失控之勢
自建元十九年晉朝太元八年歲末淝水之戰秦軍戰敗,各地秦軍接連被晉軍擊敗的軍報從中原傳入漢中始,這兩年來凡秦與晉朝北伐之師交鋒就未曾勝過,哪怕是背棄秦國反叛復國的鮮卑人也在白狼渡大敗虧輸,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
晉軍之中聲名最著,影響最大,軍功煊赫的自然要屬征北大將軍徐驍的驍騎軍無疑。
好巧不巧的是眼下圍城的正是驍騎軍下屬的安秦軍、上庸軍兩支兵馬,這如何能叫人安心呢
“昔田單以將亡之國,坐必勝之籌,伺燕軍於無虞之夜,縱燧尾於有力之牛。將用突騎勁卒,謬以龍文虎彪。冀重圍之宵潰,復三敗之深讎。”
“田單者,市吏爾,而能驅強齊之眾,報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復襄王。襄王加賞于單,使東有掖邑之封,西有菑上之虞”
“田單、申包胥,齊楚之小吏耳,猶能存已滅之邦,全喪敗之國。今我楊氏一門兩代受先帝厚恩,楊定食國家俸祿,安能為了茍全性命貪圖榮華而將家國大義輕易摒棄”
衛將軍楊定一身戎裝,他站在被風雨吹亂的軍旗之下,巋然不動,當孫儀說明了來意后他當下便未做絲毫猶豫斷然拒絕了向晉軍投降的建議。
“將軍,自古識時務者為俊杰,古秦之百里奚,本虞國之大夫,入楚后淪為使役賤奴,若非穆公慧眼識珠,大膽啟用,怎有后來弱秦拓地千里稱霸西戎”
孫儀自身便是秦人,如今降晉,以古喻今,似乎并無不妥。且孫儀將楊定與百里奚這般大才相提并論,既提高了楊定的地位又肯定了楊定的價值,他自認為如此說辭定能讓楊定回心轉意。
怎料楊定非但不為所動,反而面色大變,一股怒氣自心口升騰而出,當即怒斥孫儀道“滅虞國者晉也,百里奚歸秦助秦,雖人臣得其主,明君逢其時,卻將滅國亡家之仇拋之腦后。”
楊定頓了頓,無奈地嘆息道“百里奚稱得上是良臣,卻未見得忠在哪里,孝在何處本將自認為是一個對國家忠義,對主君之恩券不忘之人,你將本將與百里奚相比,莫非是要置本將于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地其心之險惡,當真是毒如蛇蝎”
“來人,還不快快將其拿下”
言未畢,周遭侍從的秦軍將士一擁而上,孫儀即刻陷入刀槍之陣,動彈不得。
“將軍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錯過今時今日,你可再沒有機會了”孫儀在被帶走之前依舊不忘勸說楊定。
“帶下去。”
楊定沒有立刻處死孫儀,或許是要留著他了解張軌,亦或者是想利用孫儀破局。
當夜,張軌沒有收到孫儀的消息,第二日還是不見孫儀蹤影,第三日整座陽平關城門緊閉,防守嚴密,連一只鳥都飛不過去。
直到第七日,張軌終于收到了孫儀的密信。
信中孫儀稟明情況,他自稱沒有誰付楊定,但是卻買通了楊定手下的校尉劉無莊,正是靠著劉無莊的引薦,孫儀得以見到了秦軍中許多的正在躊躇不決的中級將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