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丞相或相國,為百官之長,以中樞官而論,晉初不置丞相。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改司徒為丞相。永寧元年公元301年,罷丞相,復置司徒。
錄尚書事今之三公,雖當其名,而無其實,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見任,重于三公。后漢書陳寵傳魏晉時期,尚書臺從少府獨立出來,逐步向中央最高決策機構方向發展,尚書臺長官的地位也隨之得以提升,被視為宰相。但是因為尚書臺長官品秩不高,無法統領文武百官,所以重臣要想真正總攬大權,必加上錄尚書事的頭銜。
一品太師兩晉時期因避司馬師名諱,稱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即八公,但數目不僅是八個,有參議朝政之職權,開儀府同三司、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
二品特進、太常、驃騎、車騎、衛將軍諸大將軍、諸持節都督,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護、鎮東大將軍、大司農等,
三品侍中、中書令、尚書、少府、征、鎮、安、平、中軍、鎮軍、撫軍、前后左右、征虜、輔國、龍驤等將軍,光祿大夫、諸卿尹、太子保傅、大長秋、太子詹事、司隸校尉、中領軍、中護軍,御史大夫、秘書監、光祿勛、衛尉、廷尉、宗正、太仆、大鴻臚、左右散騎常侍、光祿大夫等。
四品御史中丞、侍郎、尚書左丞、刺史、武衛、左右衛、中堅、中壘、驍騎、游擊、前軍、左軍、右軍、后軍、寧朔、建威、振威、奮威、廣威、建武、振武、揚武、廣武、五營校尉、左右積弩、積射、強弩、奮武等將軍,東西南北中郎將、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戎夷蠻越烏丸校尉等,
五品給事黃門、散騎、中書侍郎、謁者仆射、虎賁中郎將、冗從仆射、羽林監太子中庶子、庶子、家令、率更令、仆、衛率、諸軍司北軍中候、都督護軍、護匈奴中郎、西域代部護羌烏丸等校尉、禮見諸將軍、鷹揚、折沖、輕車、武牙、威遠、寧遠、虎威、材官、伏波、凌江等將軍、牙門將、騎督、安夷撫夷護軍、郡國太守、相、內史,州郡國都尉等。
六品尚書左右丞、尚書郎、治書侍御史、侍御史、諸督軍、奉車、駙馬、騎等都尉,諸博士、公府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二品將軍諸大將軍特進都督中護軍長史、司馬、廷尉正、監、秘書郎、著作郎,諸護軍長史、司馬,度支中郎將校尉都督、材官校尉、王郡公侯郎中令、中尉、中舍人、司馬督、黃門令等,
七品諸州中縣令、殿中侍御史大夫、主簿、主書、諸軍長史司馬秩六百石者、護匈奴中郎將、護羌戎夷蠻越烏丸校尉、長史、司馬、城門五營校尉司馬、中書通事舍人、太子洗馬、食官令、舍人、黃門中郎將校尉都督、諸縣置令六百石者,副牙門將、中黃門太中、中散、諫議大夫、議郎、別將長史等。
八品郡國相內史丞長史、烏丸西域代部騎馬、四安四平長史、司馬水衡、典虞、牧官、典牧、材官、州郡國都尉司馬、部曲將郡中都尉司馬羽林郎、黃門從官、寺人中郎、郎中、雜號宣威將軍以下等,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咪咪,iirad安裝最新版。
九品蘭臺謁者都水黃沙令史、門下散騎中書尚書秘書令史、別部司馬、軍司馬、軍假司馬等。
除了以上官職,比較重要的官制還有位從公和九卿職權。
位從公是曹魏的舊制,凡是開府儀同三司,都是位從公。
所謂“開府”,是指開設府第,設官置吏儀同三司是說儀仗同于太尉、司徒、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