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時值朔日朝會。
建康臺城外,百官由尚書令王珣為首經大司馬門、金水橋分各道進入太極殿朝見十二歲的晉帝司馬德宗。
“陛下駕到,拜”不多時,內侍監華福子扶著小皇帝從御道升座。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年,長樂無極”惶惶間,百官們紛紛下拜行禮。
華福子望了一眼御座之旁的那尊雕刻著虎頭的金榻空空如也,隨即毫無聲色地繼續進行朝儀。
“平平,平身。”十二歲的皇帝司馬德宗如往常那般說話還是不利索。
“起。”
“陛下賜座。”
“謝陛下圣恩”
百官分文東武西落座之后不少人望著御座之側的那尊虎榻陷入了深思
少頃,錄尚書事、中書令王恭見無人奏事出列奏道“臣王恭有表奏上。”
“傳。”代替天子發話的依舊是內侍監華福子。
王恭遞上奏表自有內侍下殿將奏表奉獻給天子,王恭手執朝笏“啟奏陛下,臣要彈劾大司馬徐驍驕縱不法,縱容部曲魚肉地方,僭越逾制,無視朝廷法度等共計十三條大罪,請陛下準奏罷免徐驍”
言未畢,以議郎殷仲堪、郎中荀充為首的數十位大臣出列,一同異口同聲上奏道“臣等共奏一表,彈劾大司馬徐驍,請陛下罷免徐驍”
“這”司馬德宗寒暑不分,四時不辨,與那位惠帝司馬衷不分伯仲,這一點文武百官朝野悉知,甚至民間都有議論,面對這樣的場景他早已失了方寸,坐在御座上左右挪動,十分不安,直至滿頭大汗
“臣所奏之大罪皆有人證物證俱在,不容大司馬逍遙法外,請陛下罷免徐驍,以清凈朝中浮言,肅清奸臣賊子,還我大晉朗朗乾坤”王恭回頭看了一眼,隨即硬著膽子繼續進言。
與此同時,殷仲堪、荀充等人亦從旁聲援,援引經典,彈劾徐宗文,力求成一朝之功,除不共戴天之敵。
“大司馬多年專擅朝政,私立律法,視朝廷三司于無物,在長安、洛陽施行屯田法、度田法,枉顧朝廷法度,且北伐軍所轄之兩地數州稅賦不入府庫而由大司馬私納,自古以來豈有如此道理徐驍此舉儼然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請陛下明鑒啊”
“大司馬屬下的北伐軍將士不尊圣人,不知朝廷不畏服陛下而知有徐驍一人,正可謂兵不知有朝廷而只知有將,此乃國之將亂之兆”
“大司馬出行入朝皆前呼后擁數百人乃至千人甲士相從,聲勢浩大擾民更甚,其所用駟馬元戎車、辒辌車及黃金左纛、班劍儀仗皆在王侯之上,此乃逾制”
“大司馬徐驍一門濫賞過度,其妻妾皆封郡君、縣君等誥命或內外命婦,其二三子尚且黃口小兒亦是朝廷所封之中山侯、新都侯”
“大司馬雖無椒房之親,卻東攝萬機,賓客縱橫,多有過差其罪多矣”
“北伐軍諸將皆奉徐驍軍令而無視中書調令,二十萬北伐軍不聽宣調,不得節制。大司馬又節制北境司、兗、青、并、雍、涼六州,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天下藩鎮無出其右”
“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