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牢之眼中滿是堅毅,他一臉肅穆十分爽快地答道:“謹遵寧王軍令!屬下即刻布置。”
“好!本王坐鎮中軍督戰,你們出征,本王就替你們備好美酒佳肴,以待諸位有功之臣!”徐宗文大笑著收起長刀,與此同時帳內也開始此起彼伏的響起笑聲。
“多謝大王!”所有將領都是自信非常,每個人面色潮紅,心中藏不住的激動!
只要立下戰功,寧王自然不會吝嗇官爵賞賜,這可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良機!
半個時辰后的賬外,燈火通明,而城內的燕軍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不以為意。
點將臺下,徐宗文此次援助鄴城所率領的南北兩軍十營上萬名將士個個身形挺拔,威武雄壯。
兩軍人數雖不多,但戰斗力極強。
步兵、輕甲騎兵、重甲騎兵、以及配備的震天雷各類軍中應有盡有。
每名步兵配備的一面盾,一張弓,外穿硬甲,內穿軟甲。
輕甲騎兵一人二馬,重甲騎兵一人三馬,每人硬弓一張,輕便弩機一把,環首刀一柄,短刀一柄,箭袋一提,另有馕餅數塊及水囊一個。
為防萬一不測甚至此次出征每名騎兵還配置一顆原弓弩營現將作營統領李標新近研發的便攜式小型的震天雷,危機時刻可以以投擲之法炸傷敵人!
這樣的配置,簡直不能用豪橫來形容。
徐宗文十分善于吸納各種力量為己所用。
各營中,精騎善戰,步卒熟悉塞外地形,斥候獲取情報,間者打入敵營,這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出發!”
隨著徐宗文一聲令下,南北兩軍的將士們宛如一股洪流,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猶如戰鼓。
軍士們個個英姿颯爽,目光如炬!
這些軍士都是在戰場上在經歷了生與死之間角逐,被血與火浸泡淬煉重生后才獲得了進入南軍和北軍這樣精銳之師的資格。
他們之中最早一批人是追隨徐宗文在淝水之戰后前往徐州、青州,經歷大小數十場戰役最終得以幸存下來的,這些人最初被編入狼衛營成為徐宗文的親衛,之后成為組成南北軍的主力。
更多的則是在徐宗文攻下洛陽,裴卿經營司洛時因屯田法等法而收益最后選擇自愿加入寧軍,即便如此他們也曾參加過第二次洛陽之戰,在對燕國的戰爭中數次擊退敵軍進犯!
其余的人則是從北伐軍各營抽調而來的精銳,例如北軍屯騎、南軍越騎中有出身諸葛侃的朱雀營,南軍積弩營、北軍射聲既有將作營也有鄭略招搖營的人,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但無一例外,他們同屬于寧軍序列。
在皎潔的月光之下,他們的盔甲閃爍著冷冽的光芒,長槍與盾牌交相輝映,形成一片森嚴的陣勢,旗幟飄揚,朝著鄴城方向徑直行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