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受命南下祭拜祖陵的詔令一經尚書省發布,百官皆驚詫不已。
年僅十四的太子在去年便獲得了與皇帝批閱朝臣奏疏的權力,皇帝還為他早早設置了太子衛率,皇帝在宣室殿東堂命太子一同處理政務,三省之內太子可以隨意行走,任何軍機庶務不得隱瞞太子。
甚至,皇帝下敕命在三大殿御座之旁設立太子坐席,允許太子與皇帝共同接受百官外臣的朝拜,與皇帝一起聽從百官奏議。
可以說在大寧一朝太子已經和皇帝沒有區別!
按理說徐世胤的太子之位已經是穩固如泰山了,可在宮內有一則關于太子出生的秘聞卻開始甚囂塵上!
謠言是從立太子之初便開始了,經過兩年的發酵和宮中內侍宮婢的互傳幾乎人盡皆知!
關于太子的謠言得從當年孝威帝被囚,會稽王司馬道子擁兵作亂開始。
彼時,皇帝還是前朝的征北將軍,與皇后桓獻容成婚未久,建康時局紊亂徐宗文為了無后顧之憂派人護送桓獻容返回郯城老宅,但在南山遭遇賊寇擄掠。
之后劉裕、張三、諸葛侃、鄭略在南山大破賊寇,搗其巢穴這才救回桓獻容。
第二年,桓獻容雖然沒有如建康太醫署太醫診斷生出龍鳳胎雙生子,但徐宗文的長子徐世胤出生了。
徐世胤初名為龍徵,后來徐宗文對其寄予厚望準備立為嗣子,所以又改名為世胤,意為世子。
但因桓獻容當初曾被南山山賊擄掠,徐世胤血統不純的傳言便流傳下來。
初時,只是幾個府內婢女私下在傳,后來慕容靈、王甯入府,服侍她們二人的陪嫁侍媵也聽聞了就傳得更厲害。
立太子后,也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洛陽宮內的各宮各殿都有內侍宮婢在嚼舌頭。
議論太子血統不純這樣天大的事,大家都畏懼皇帝,也避著永和宮。
錦衣衛無孔不入,但不敢針對大內,否則徐宗文也不至于到現在聽不得一點風聲。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在一個惠風和煦的午后,結束批閱奏疏的徐宗文正在前往淑妃王甯的鳴鸞殿,在延慶宮外的延慶門聽到三兩個宮婢聚集一處閑聊。
徐宗文棄了步輦,鳴馮寶帶人將幾個宮婢帶過來問話。
“都說說,近內宮中都有什么新鮮事?”徐宗文滿臉和藹,他以為幾個宮女在議論一些宮中趣聞,所以也想聽一聽,尋個樂子。
“陛下,陛下饒命啊!”幾個宮婢臉色蒼白,全都伏在地上求饒,徐宗文見狀立刻感知到此事非同尋常。
“去傳錦衣衛龐白,把這些奴婢全都關到錦衣衛大獄里篩一遍,朕倒要看看這宮里還有什么事?”徐宗文興致全無,走到一半折回了宣室殿。
“諾!”馮寶立刻命身后隨同護駕地左監門衛軍士將幾個婢女拖了下去。
“怎么回事?陛下好容易才來一回居然回去了?”淑妃王甯梳妝打扮完畢正準備接駕,誰知道皇帝后腳就傳口諭過來說不來了,“去找馮寶,看看今日出了何事?”
“諾!”看到主子正在氣頭上,鳴鸞殿的宮女都不愿意觸了霉頭,一個個打起十分精神小心侍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