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主公,倘若吾等得了袁本初四洲,匈奴兩部,還敢留之”
“哼,必滅其族”
曹孟德大是大非看得很清楚,未來危機既然知道,就絕不能留,按照他的思路,等幾年之后,得了袁紹地盤,第一個,就是要將匈奴二部滅族,而后聯合劉浩,將鮮卑剿滅在草原之上。
“主公,必是劉浩知曉您性格,知曉主公必不能容忍,方有提醒三足鼎立格局之事”
“哈哈哈,想不到一個從未見面的劉浩,能知我曹孟德,當服一大白”
曹操開心,操起杯中僅剩的米酒一飲而盡,哈哈大笑起來,一旁,郭嘉的思維一直在散發,在衡量劉浩諸葛亮賈文和的組合會發揮多大的風暴,是否日后會產生南下逐鹿的心思等等。
“主公,不若譴一官員至其帳下如何”
“奉孝知我奉孝認為何人最適合”
二人沉默一番,再次抬頭不約而同脫口而出
“公達”
公達,就是荀攸,荀彧的小叔,曹操手下三大謀臣之一。
派遣荀攸,是曹操和郭嘉都知道,換做其他人,根本不會是劉浩三人組的對手,別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也只有面憨心細,智商超絕的荀攸能但此大任,只是,眼前卻是不行,必須等到和袁本初大戰結束方可派遣荀攸前往,好在曹操也知道遼東根本不著急這一時半刻,知道了劉浩等人的意圖,就知道這份奏章與其說是請封,還不如說是在試探他曹孟德。
“天下之才何其多也也難怪劉浩他人不找,直奔諸葛孔明,管仲、樂毅之才諸葛亮實至名歸”
“主公吾等該慶幸才對”
“哦奉孝何出此言”
“主公諸葛孔明于南陽隱居,必定早料定天下三分,其守南陽,未嘗不是在等待第三方之主倘若劉浩未能將諸葛孔明請走,吾等未來南下荊州,要面對的,就必定是諸葛孔明”
曹操下意識伸出大手,想要抓住什么,良久,才松了口氣,心中暗呼僥幸,同時,也在憂慮,是否還有其他人看出三分天下的格局是否會和諸葛亮一般,在荊襄之地等待明主到來這個明主又該是何許人也
“奉孝,多派些探子南下荊州,多番打探一番,是否還有自稱管仲、樂毅者”
“是主公”
郭嘉也存了心思,這些天他琢磨不少,越想,越覺得三分天下格局將會成為必然,南征之時,面對的必然是江東于荊州的聯合,卡在他們前方的,必定是長江天險,也就是北方目前尚且沒有的水軍。
有了這番想法,郭嘉已經有了打算,準備在此戰之后,需盡快讓曹操組建水軍,至少也需要將水軍的框架建設起來,早做準備。
事實上,無論是曹操還是郭嘉都清楚,最適合前往遼東探查的,是郭嘉本人,但誰也沒有提起。
未來是未來,未來哪怕威脅再大,也是未來,而眼前的危機才是最主要的,哪怕眼前抵擋住袁紹,一段時間里的大敵,依舊是袁紹,沒有解決掉袁紹,他郭嘉哪里都去不了,也不敢絲毫大意。
荀攸呢,同樣十分重要,可以說是曹操帳下僅次于郭嘉的謀主;他和荀彧不同,荀彧是王佐之才,但非要論起,荀彧更長于政務,也就是做丞相更合適,軍事方面,反不如荀攸。
遼東之局,重在軍事,觀察遼東的軍事實力,給出評定,對曹操才是最重要的事務,也因此,選來選去,也只有荀攸合適。
“對了,奉孝,你且看看此書,乃是劉浩所著,方才心思恍惚,差點忘卻,文若只送來幾本,你拿一本看看”
“春秋劉浩敢于下筆春秋,當真是”
“哈哈當真是自信非凡春秋三百年,孔子、呂不韋、左丘明皆有所著,吾倒是要看看劉浩有何不同”
“嗯一厚一薄,奇哉怪哉”
兩本都是春秋,但一個冰冷,一個火熱;
也是劉浩所著春秋史書兩個極端,冰冷的,是記錄歷史;火熱的,是探討歷史,純屬個人觀點,與讀者共論。
感謝銀月靈龍打賞,謝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