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禮讓之中,最關鍵的還不是這些好處,爾是能夠被劉浩和方運賞賜,意味著他們所做的學問得到了至高背書,倘若他們著書立傳,那是很可能流傳千古的,但凡讀書人,那一個能夠經受得了這份誘惑?
你或許會說,既然你劉浩和方運都已經被尊位至高,何不在某些爭論十分巨大的人物給予一個真正的蓋棺定論?
你們不是最權威嗎?
你們這么權威,你們給出的評價,自然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不就可以將這些爭論不休的事情和人物做一個總結了嗎?
看似很美好,可實際上卻很可能形成相反的弊端。
權威認證,看似最好的解決方案,可也是最壞的定義。
但凡爭論不休之事,本就意味著這一人物或者事件本身在當時的復雜性,更意味著爭論者本身看待他們的角度的迥異性。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待這一人物或者事件之時,哪怕有所偏頗,卻不能說他們的看法就是絕對錯誤的。
這樣的人物或者事件,倘若誰足夠權威,就可以給予定性的話,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示范。
今日你可以這般,明日其他人身上貼個‘權威’標簽,是不是也可以效仿?
而且,你足夠權威,你就能夠確保你給予這一人物或者事件本身的定性百分百客觀公正嗎?
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擺脫的了立場。
任何拋開立場來談事的,本身就是在耍流氓。
無論是劉浩還是方運,可都不想因為自己的做法,引得后來者紛紛效仿,從而導致了無數所謂的定義出現。
而且,這些爭論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計好的思想和思維碰撞。
那些個讀書人們,從這些爭論之中,又何嘗不能因此讓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加廣闊?
很多時候,一個相對準確的答案,根本不足以與探尋答案是否準確相比。
因為后者是在教導你如何學習,而前者只是給了你一個答案而已。
這個答案,在當時或許很正確,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又如何能夠保證他一直是正確的呢?
你自身的立場本來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
就好似你一開始是一個農戶,后來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工廠主。
這個時候,你看待工人的想法可能還和以往保持一致嗎?
之前,你是其中一員,屬于被剝削者,之后你是則是剝削者。
在前者之時,你期待的是自己的薪水可以增長,加班是必須給工資的。
可當你成為后者之時,你巴不得自己的員工工資永遠不漲,最后還能降薪,你巴不得你的員工加班都是無償的,九九六還不夠,最好能夠零零七。
你的立場決定了你對利益追求,哪怕你你從小到大‘思想品德’滿分,你也會發現這根本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思想上的加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