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不動聲色的尋聲看去,只見幾名身穿黃褐短衫,胸口繡有“震遠鏢局”四個字的武人圍坐一桌。
剛剛的話就是一名年歲較小的鏢師所說。
領頭的鏢頭瞪了小鏢師一眼。
小鏢師縮了縮脖子,知道自已說多了。
說書老者也有些驚訝的抬頭看了眼小鏢師,他看到震遠鏢局四個字后,便不再過多注視,移開了目光。
“不錯,正是清虛子張之陵。”說書老者認同道“這清虛子張之陵,曾三換門庭,分別投過青城、全真、武當三派。”
堂下頓時有人哄笑“那不成了三姓家奴”
這句話引起不少人跟著笑了起來。
在場眾人中只有少數的人沒笑,他們大多身上帶著武器,氣質與普通人不符。
說書人聽到這句話,看向那個嘩眾取寵的人,眼中帶著憐憫。
只有無知的人,才會說出這番話。
只有武林中人,才知道張之陵三個字代表著什么。
陳燁捏開花生殼,挑出花生,丟進嘴中,咀嚼幾下,嘴中溢出果香。
在場所有人的反應都落在他眼中。
武者和普通人一下子區分開來。
說書人沒有理會剛剛那人的話,他繼續說道“清虛子三換門庭,不是背叛師門。”
“最開始清虛子拜入青城派,三年后,青城派掌教親自將他送往全真教,聲稱自已已將所學全部授予清虛子。”
“當時清虛子不過20歲,又三年后,全真掌教將他送往武當,聲稱不忍將璞玉葬送于自已手中。”
“清虛子拜入武當,五年后下山還俗,江湖多了一位頂級一品高手。”
“他下山后從南到北,挑戰各大門派,聲稱為道門揚名。”
“當時,各大門派掌門實力也不過是一品境界,對上清虛子卻走不過十招。”
“宗師不出,無人能抗衡清虛子。”
“那時,江湖上最多的就是清虛子的傳說。”
說書人說到這里時,眼睛中帶著亮光,仿佛在追憶一段璀璨的過去。
酒樓中十分安靜,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武者,都沉浸在說書人口中的故事中。
“雖然清虛子為道門揚名,但道門三派皆不喜他的作風,道門講究清靜無為,不喜與人爭斗。”
“清虛子年輕時桀驁異常,說是替道門揚名,實際是在揚他清虛子的名”
食客中一名穿著開襟短衫的漢子冷笑一聲,道出了事實。
說書人沉默了一下,沒有反對“天下都知道了他清虛子的威名,很快,麻煩也就來了。”
“有人在風雨樓下達了暗殺清虛子的任務,以五本一品秘籍、十本二品秘籍為代價換這位道門新秀去死。”
“據說當晚,有八名蒙面的一品高手圍住了清虛子。”
食客們紛紛面露震驚之色。
陳燁也跟著動容。
聽了幾天說書,陳燁知道一品秘籍的珍貴程度。
只要有人將一品秘籍修煉至大成,就能躋身一品高手之列。
全天下,一品秘籍的數量寥寥無幾。
宗師不出,一品高手便是武林的頂峰戰力。
當然,一品高手數量也不多,一品秘籍不是什么人都能修行到大成的。
武林的中流砥柱是二、三品高手。
八名一品高手圍殺,恐怕其中有不少門派掌門
“那成功了嗎”一名性子急躁的食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