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千戶快快快,都別忙了,跟我去迎少千戶”
少千戶今日回堡的事情,整個堡子都知道了,現在聽聞少千戶來到鐵匠鋪,正在鋪里面忙乎的老劉頭急忙擦擦手,招呼在鋪里鋪外忙碌的家人,包括后院的兩個兒子連同孫子,一家子全部出來迎接。
待到穿著武人常服、面色凝重的“少千戶”帶著翟去病薛得貴和周運出現,他立刻上前拜見“小的劉長青見過少千戶”
六十歲左右,中等身材,白發蒼蒼,老舊的粗布衣衫,上下都是補丁,但精神尚可,雙手的老繭更像是帶了一雙硬皮手套,一看就是雙手操持,長期做體力活的人。
他兩兒子一個四十,一個三十歲左右,頭上都是煤灰,相貌忠厚,身體健壯。
兩個兒子之后,是兩個婦人,應該是老劉頭的兩個兒媳婦,再然后三個少年和兩個孩童,那肯定是老劉頭的孫子輩了。
從老到小,從兒子兒媳婦到三個孫子,老劉頭一家子十一口子人呢。
軍戶是世襲,一代為軍,世世為軍,匠戶亦是如此,所有的手藝都是要傳給子孫后代的,因此,這種父子三代齊聚一堂,全家一起上陣,做同一件事情的景象,在大明各地,處處可見。
而相比與軍戶,匠戶稍微幸運一點,非到必須,他們都不會被趕著上戰場,而因為有手藝,他們的生計也沒有那么潦倒,多少能掙到一些補貼。
一眼掃過,尤振武心中已經是了然,先是微笑的扶住老劉頭,又看向他兩個兒子,笑道“劉瑞劉貴,你們也不必多禮。”
見少千戶居然喊出自己的名字,且態度溫和,老劉頭的兩個兒子受寵若驚。
“不要慌,我今日就是隨便轉轉。另外,有件事要請你們幫忙。”
尤振武笑,說完,邁步進入鐵匠鋪。
劉家上下相互一看,都有些惶恐的,他們不明白,又臟又亂的鐵匠鋪,有什么事情值得少千戶親自到訪有什么需要,令人傳話吩咐不就可以了嗎
“這是方爐”
進到鐵匠鋪,一個物件讓尤振武眼睛一亮。
所謂的方爐,就是煉鐵爐,就像是天工開物記載的那樣,明朝的方爐都是開放式的,用人力鼓風。
鑄造鐵器之時,鐵料在方爐里面熔化成鐵水,用土坩堝陶瓷類倒入模具,冷卻之后,就形成了鐵器。
因為方爐是開放式的,沒有辦法有效聚熱與留熱,溫度達不到,所以只能煉鐵而不能煉鋼。
而沒有好鋼,就造不出好彈簧,這應該也是京師兵杖局和西安火器廠制造自生火銃失敗的原因之一。
“是。”老劉頭小心回答,一個字也不敢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