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職豈敢但事關大局,卑職不敢有任何隱瞞。就眼下來說,長樂堡已經小有規模,可以制造自生火銃最關鍵的簧片和精密配件,卑職大膽以為,不如就讓榆林專造簧片和精密配件,西安火器廠專職打造銃管,卑職兩邊來回跑,兩廂結合,或可事半功倍,在最快的時間里,造出第一批可用的自生火銃,送到軍前,卑職大膽妄言,還請督師大人定奪”尤振武道。
尤振武為什么不愿意留在西安原因就是兩手準備。到現在,他對時局的憂心,一點都沒有減輕,那種大廈將傾,無可挽回的恐懼,一直在他心頭盤旋,而如果真是那樣,他一個小小的指揮僉事、即便成了西安火器廠的副使,在沒有兵權的情況下,留在西安也是毫無用處,甚至有可能被困在西安,因此他才要提出榆林和西安共同合作,一起制造自生火銃,如果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兩邊跑,并且不耽誤中衛所的練兵。
孫傳庭聽完微微沉思,眼睛似有亮光,不錯,這的確是最快最好的辦法,簧片制造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但卻需要榆林的黏土,銃管的打造最為費時費力,但以西安火器廠龐大的人力物力,足可以應對,兩邊結合協作,或真如尤振武所說,可以在最快的時間里,造出第一批的自生火銃,以供他剿匪使用
想到此,孫傳庭聲音溫和了一些“起來吧。”
雖然不喜歡不聽話的下屬,但對于有才能的下屬,孫傳庭卻也是十分愛惜的。
另外,尤振武不卑不亢,沒有見大官的惶恐,也沒有巴結上司的諂媚和迎合,表情沉穩,目光清正明亮,完全不像是一個剛入官場的少年,其從容鎮定,令人印象深刻。
這讓孫傳庭對尤振武的好感,不由就增添了幾分。連帶著,對尤振武提出異議的不滿,也減少了幾分。
原本,在都任和王家祿的聯名急報中,除了報了自生火銃制造成功的喜訊,也對主持制造的尤振武大加贊揚,說他年少有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孫傳庭看罷,心中卻并沒有太大的波動,身為三邊總督,領兵部尚書銜,各級官員每天向他推薦的人多了,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的也不少,但他從不輕信。
更何況尤振武太年輕,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在內心深處,孫傳庭堅定的認為,尤振武能研出自生火銃,肯定是尤世威尤定宇兩個老總鎮,連同尤家上下,全力支持的結果,尤振武雖然是領功人,但卻未必是真正的領導者。
也因此,見尤振武一面,官升兩級,給一個指揮僉事就已經很是不錯了。
但經過剛才的一番對答,孫傳庭忽然覺得,自己對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或許是有所輕視了。
于是他說道“你想要兩邊跑,榆林的匠人不調到西安,也可以,但何時能造出第一批的自生火銃,你得對本督有一個交代。”
尤振武抱拳“回制臺大人,卑職沒有去過西安火器廠,尚不知道火器廠存余有多少的銃管如果五百支,卑職有信心在四十天之內將它們全部轉為自生火銃,如果是一千支,則需要六十天。”
孫傳庭沉思了一下,看向了站在旁邊的幕僚。
那幕僚四十多歲,山羊胡須,看起來十分精明,他走上前去,在孫傳庭小聲說了一句什么。
孫傳庭聽完眉頭皺了起來,表情十分不悅,但終究沒有發作,目光看向尤振武“那就如此吧。”
說完,又端起了茶杯。
原本以為,這一次尤振武肯定是要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