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夔明白了,葵心先生的遠西奇器圖說流傳并不廣,精通的更不多,忽然遇上一個像尤振武這樣的年輕后生,對他的書了如指掌,對西學也有專研,
他心里自然是歡喜不已。
最后,尤振武說不得還流露了想要入教,聽取福音之心,所以葵心先生才會一反常態,不辭勞苦的去榆林講學。
佩服啊佩服。
“打探清楚了尤振武就在魯橋鎮尖擔堡”
“是,就在尖擔堡。”
夜晚,一隊黑衣騎士正在密謀,火把光亮照著其中一人的臉。
正是左緒。
“身邊只有六個人,太好了”左緒咬牙切齒。
第二日一早,王徵父子收拾妥當,跟隨尤振武離開尖擔堡,去往榆林。所謂的收拾,其實也沒有什么,主要是王徵的兩大箱子書,其他的行禮被褥,換洗的衣服,簡單的一個包袱就夠了。
聽聞王徵先生要遠行,整個尖擔堡的百姓都來送行。
王徵拱手告別,告訴鄉親們,少則兩月,多則半年,他就會返回,他走期間,堡子防衛不可松,每日禱告不可晚,天主保佑,與尖擔堡同在。
在王徵的傳播下,尖擔堡有很多天主教徒,在王徵說完之后,他們一起禱告,為王徵,更為尖擔堡。
翟去病看的新奇,尤振武肅然。
一切完畢,在尖擔堡百姓的目送中,王徵父子,尤振武翟去病,劉廷夔連同薛金川和另外四個護衛,一起離開尖擔堡,往涇陽縣城而去,尤振武盤算著,到了涇陽縣城,補充物資,再買一輛馬車,供王徵先生乘坐,然后順著涇陽向北的官道,加快速度,返回榆林。
一行十人,十三匹騾馬,其中三只騾馬專門馱負王徵裝書的兩口大箱子、
十根銃管和一行人的輜重行禮。
自從致仕歸家,王徵已經很久沒有出過遠門了,他興致很高,一路和尤振武攀談。
從尖擔堡到涇陽縣城四十里,如果快馬疾行,半天就到了,但因為顧忌王徵的身體,不宜疾行,因此一路走的很慢,黃昏能趕到縣城就可以。尖擔堡位置較為偏僻,從堡中出來,要經過一段靜寂無人的鄉間土路,然后才能到魯橋鎮,繼而是涇陽縣城,不過王徵父子是本地人,尤振武也兩次往來尖擔堡,對這一代的路徑也有所熟悉,因此通行并不困難。
八月上旬的天氣,已經是入了秋,秋風陣陣,路邊的樹葉漸黃,本地又有一種特殊的樹木,葉黃似火,行走在崎嶇的道路間,倒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覺。
王徵興致所致,吟了兩首詩,眾人都是贊。
忽然的,天氣轉變,一朵烏云籠罩住了天空,淅淅瀝瀝的小雨忽然就落下。
“前面有林子,到那里避雨”
雖然預備有蓑衣,但數量有限,不夠所有人披擋,正好前面有一處小林子,翟去病看見了,急忙伸手指,并且一馬當先往前奔。
眾人也急急往前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