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后,一起進堡。
聽聞少千戶回堡,堡中軍戶都自發在土街兩邊迎接,向尤振武行禮,尤振武抱拳微笑。
“咚咚咚咚”
“刺”
“殺”
“裝彈,舉銃,預備放”
遠遠的,就聽見校場上的戰鼓雷動和操練之聲。
尤振武直奔校場。
校場上,塵土飛揚,長槍手盾牌手,正隨著鼓聲,在不同顏色的三角旗幟在之下,進行槍刺或者是盾擋的操練,一進一退,同攻共守,同時口中大喊,激勵士氣。
就像三爺尤定宇說的那樣,其兵其勢,已經有相當的模樣。
而在校場的一角,勁裝綁腿的三十個鳥銃手正舉著自生火銃,進行射擊操練,但不是實彈,而是空彈,遵照射擊教程,一步步的熟悉操槍射擊的各個步驟。
為什么只有三十個因為到現在為止,長樂堡鐵匠鋪一共只打造出了三十支的自生火銃。
三十支,聽起來數量很少,但對小小的長樂堡來說,一個月的時間,這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就都任老大人的命令來說,三十支自生火銃之后,后續生產的火銃就需要交給延綏巡撫衙門來分派,繼而供應榆林鎮的主力兵馬,尤振武成為西安火器廠的副使之后,更是要供應孫傳庭的十萬大軍,像長樂堡這樣的小小地方,想要多配自生火銃,就需要動用自己的私家財力進行生產和裝配了。
這三十個鳥銃手都是通過“隊列操練”挑選而出,都是腦筋靈活,動作敏捷之人,學習能力較強,雖然剛剛操槍不久,但卻已經基本掌握了操槍的訣竅,
當尤振武來到校場邊后,操練的鼓聲忽然停止,然后銅鑼響起,聽到鑼聲,所有軍士都停止操練,回歸自己的隊列,一陣密集的腳步聲和揚起的塵土之后,校場漸漸安靜下來。
三百新兵分成六個方隊,靜靜而立。目光齊刷刷的看向校臺。
尤振武已經登上了校臺,望著已經是有模有樣的三百新兵,心中滿是欣慰,但臉上卻依然是嚴肅,目光掃過,將每一個士兵的面貌都收入眼底,然后大聲道“振武回來了”
“虎,虎,虎”
三聲震天的呼喊。三百新兵齊聲回應。這其中,有一人最為大聲和興奮,正是鳥銃手朱喜貴。
接著,鼓聲響起,操練繼續。
尤振武下了校臺,先執長槍,參與長槍兵的操練,明末,官軍使用的長槍長度最長不過一丈一,也就是三米多一點,但尤振武以為不夠,因此他修改標準,將長樂堡新兵的長槍長度提高到了一丈四,也就是四米二的長度,最初,不但尤世威尤定宇,連李應瑞王守奇都是反對的,因為四米長槍揮舞起來極不方便,且不易操作,難以速成。
為此,尤振武向他們解釋,未來火器營作戰,不需要長槍兵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樣樣精通,只要練好一個動作就可,那就是刺。
長槍兵講究是團體作戰,陣勢為主。
因為是刺,所以長度越長越好,如此就可以拒敵人于身外。
對于尤振武的用意,尤世威和尤定宇兩個老爺子當然都是理解的,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因為一丈四的長槍不好操練,擔心增加練兵的苦難,或者說,在他們的內心里,長槍兵,甚至所有的步兵其實是消耗品,不值得長期訓練,在戰場上能一錘定音,值得重金投入和長期操練的還是重甲騎兵。
最后,尤振武稍微妥協,改成了一丈三,也就是四米的長度,兩個老爺子才勉強同意。
今日,尤振武手持四米的長槍,第一次感受四米長槍刺殺的沖擊。
不得不承認,四米長的長槍操作起來,確實是困難,每一次的刺出,都需要用盡全力,不然就無法戳穿作為目標的草人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