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振武到兵備道衙門之時,都任正在召集副將惠顯,管屯參將劉廷杰等人議事,尤振武悄悄打聽,得知都任老大人決定派劉廷杰領兩百精銳,加上神木縣本地官兵二百,一共四百人進剿沙河叉的馬賊。
為什么這么少
一來沙河叉的馬賊并不多,不過百人,第二,出征的兵馬越多,耗費的錢糧也就越多,現今情況下,榆林鎮無法出動更多的兵馬。
尤振武聽了心中一動。
或許這是一個練兵的好機會
議事結束,副將惠顯,參將劉廷杰一前一后走了出來。
尤振武向前行禮。
惠顯今年已經五十歲,是一個中規中矩,按部就班升遷而來的老軍人,因為在軍中根基不深,也沒有豢養家丁,因此麾下兵馬并不多,加上他為人比較低調,已經顯出了“退休”之意,因此他在榆林的存在感并不是太強。不過尤振武卻非常尊敬惠顯,不止是因為在歷史上,惠顯拒不投降,自殺殉國,更因為惠顯為人寬厚,較為清正,即便被王定等年輕后輩超越,也始終沒有怨言,盡心盡職的做自己的副將。
這不是容易做到的。
見到尤振武,惠顯和劉廷杰都點頭。
惠顯先行。
劉廷杰正要上馬離開,尤振武急忙上前“參戎,卑職有一事懇求。”
“哦,說。”劉廷杰說。
“蒙督師和右方伯大人栽培,卑職忝任指揮僉事,但卑職出仕以來,未有寸功,實在是慚愧。聽聞此次沙河叉剿賊,由參戎領軍,卑職愿帶兵,隨參戎一起前往。請參戎恩準。”尤振武請求。
劉廷杰微微驚訝,但同時卻也不太意外。
驚訝的是,在眼下的亂局中,并非是所有的將官都愿意帶兵出征,尤其是尤振武這樣的衛所軍官,因為某種意義上來說,衛所兵每一次的出征和損耗,都可能需要自己承擔。因此,很多衛所軍官都不愿意出征。
不意外的是,尤振武初生牛犢,志向遠大,自請出征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劉廷杰心中點頭,臉上卻依然嚴肅,板著臉問道“戰事兇險,你那三百新兵又是新練,能不能上戰場還是疑問,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尤振武堅定“我三百衛所兵愿聽從參戎的調遣”
劉廷杰看著他,緩緩道“那好,你回去挑選一百人,等我將令。”
“是”尤振武歡喜。
因為李應瑞和王守奇回城休息,堡中需要人手,所以今日翟去病沒有跟隨尤振武回城,不然的話,聽聞出征剿匪,他一定會驚喜的跳起來。
目送劉廷杰離開,尤振武邁步進入兵備道衙門,面見都任。
和尤振武想象的一樣,都任除了籌備九月的互市,力保互市安全之外,糧餉問題依然還是都任最頭疼的一件事,見尤振武進來,不用問,他也知道尤振武的來意。
“先拿這些去用吧。”
都任寫了一張條子,令幕僚傅佑遞給尤振武。
尤振武接了,發現不過就是一輛車的物資,連長樂堡一天的消耗量都不夠,但他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小心的收了起來,因為他知道,這已經是都任老大人能做的極限了,孫督師率大軍出征,整個秦地的錢糧都供給了前線的大軍,榆林根本沒有余糧和余錢,都任老大人能擠出這么多,已經很不容易了。
沒有再請要錢糧,尤振武只說了愿隨劉廷杰出征,剿滅沙河叉馬賊之事。
都任聽了欣慰“好啊,無戰不成兵,不過我可沒有多余的糧草給你。”
“不需要糧草,只要剿滅賊寇,給我中衛所多分一份繳獲就可以。”尤振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