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那名兄弟的尸體,也就是那個倒霉的大盾手,被暫時收在大車里,尤振武向三爺請命,要為這個死去的兄弟,舉行一場隆重的送別禮。
尤定宇皺起老眉,一個普通的軍士,值得這么小題大做嗎
多年的老總鎮,大小戰無數,他早已經是看慣戰場生死,不覺得士兵戰死是什么大事即便是一地的尸體,他也能面色不變的踏過去。在他心中,軍士都是耗材,沒有必要投入太多,所謂的愛兵如子,像戰國吳起那樣,為士兵吸吮毒瘡,收取兵心,根本不能當真。慈不掌兵,鐵血無情,才是為將者最應該具備的才智。
如果是過去,尤定宇一定拒絕,但經過這些日子,他對孫子的能力,越來越認可,對孫子的見識,也越來越佩服,因此最后還是點頭,
于是,在三爺尤定宇帶領下,一百新兵連同尤振武翟去病李應瑞王守奇等人,在大車之前列隊,向死去的同袍深行三禮。
“好兵,安心的去吧,來世再殺賊”
尤定宇大聲道。
眾人鄭重行禮。
禮罷,尤振武宣布,以英烈之名,派人送其遺體回家鄉府谷縣,同時有兩袋糧食、五兩銀子的撫恤,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雖然不多,但在這個末代亂世,人命如草芥的時代,卻也是相當有誠意了。
“但有中衛所的兵戰死,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需收斂尸體,送回家鄉,以英烈對待,長樂堡將修建一座英烈堂,樹立牌位,年年祭祀”
“今日這位兄弟的腰牌為乙三十五,這個號連同這位兄弟的大名,將成為英烈堂的第一人,我尤振武有生之年,定年年祭拜”
尤振武高聲道。
對孫子忽然的提議,尤定宇有些驚訝,但也欣慰同意。
新兵們默默注視,眼中自有感動,經過這一戰,他們不但得到了歷練,而且從尤振武對待戰死同袍的態度中,感到了尊重和親切,日后即便他們死了,也不用擔心曝尸荒野,無人收斂。
這中間,劉廷杰在旁觀看,眼中驚奇更多,首先驚奇的是,中衛所所有的繳獲,從零散銀子到衣服靴子,竟然不是誰搶到是誰的,而是全部繳公,后續視功勞大小而分配,中衛所一眾新兵都完全接受,并沒有人提出反對雖然繳獲歸公并不新鮮,很多軍規都白紙黑色,清楚寫的,但能嚴格執行的,卻幾乎沒有,最初,劉廷杰也曾在軍中執行,但很快就無法繼續,只能睜只眼閉只眼,大的繳獲歸公,大家一起分配,小的就隨他去了,只當是補助,但今日的中衛所卻好像是做到了,大到銀兩,小到靴子,都如數的交了上去。
由此可知,中衛所平常就有明確的教導和規章,并且相當的獎懲,所以中衛所的新兵才不敢私藏。
接著就是尤振武的誓言和英烈堂的點子,劉廷杰越發覺得,尤振武非是常人。
夜晚,燃氣篝火,架起鐵鍋,大塊的馬肉熟了起來,中衛所新兵和劉廷杰的五十精銳,同吃共喝。
尤振武和三爺,以及劉廷杰盤腿坐,除了總結今日的戰事,也談論戰利品的分配。
劉廷杰自認沒有功勞,堅持不取任何的戰利品,唯一的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從俘虜的馬賊中,挑選一些精壯,以補充軍中。
原本,劉廷杰還有些顧慮,擔心尤振武不愿意給,畢竟兵力就是戰力,在這個時代,抓了俘虜,不論是官軍還是流賊,都會挑選青壯,以為己用,擴大實力,這也是很多兵,今日官軍、明日為賊,你方唱罷我登場,往來變換不停的原因。
其間的弊端,劉廷杰自然知道,但他不能不用,因為招募兵馬的費用,實在太高,朝廷拿不出來。
不想尤振武卻爽快答應,并說中衛所不要俘虜,一應俘虜都交給參戎處置。
“尤僉事,你不挑兵嗎”劉廷杰問。
“中衛所小,養不起那么人,”尤振武笑回。
劉廷杰知道尤振武另有打算,也不再問。
除了所有俘虜,尤振武還送戰馬,劉廷杰原本不收,但在尤振武的三情之下,他方才是收了十五匹戰馬,作為回禮,他贈了尤振武十副棉甲,尤振武甚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