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僉事,咱家再說一遍,今日之事,只可看,不可說,如果有一言傳出去,所有后果,你自己承擔”
劉公公板著臉,再對尤振武說。
尤振武抱拳,意思是明白。
這中間,兩個守衛已經從值房領出鑰匙,打開了門上的第一道鎖,劉公公
從懷中取出第二把鑰匙,一直跟在后面的小太監則是取出了第三把。
三把鑰匙三把鎖,一起開啟,這才算是開了大屋的門。
昨日劉安曾經說過,府庫鑰匙原本只有一把,由秦王自己保管,誰也不知道放在哪里,遇有事情,拿鑰匙和秦王的命令,開庫即可,但竊案連續發生,且都是門窗完好,窗上的封條都沒有動,這讓秦王不由懷疑,自己的鑰匙可能已經是被歹人復制了,因此他臨時決定,再添兩把新鎖頭,并將其中一把鑰匙交給世子保管。因此今日開鎖需要有三把鑰匙。
“公公,請。”
房門開啟,小太監推開門,引著劉公公和尤振武進入。
尤振武邁步而入,邁過門檻的時候,他抬頭看了一眼,發現門楣上寫一個“丙”字,心知這并不是秦王府唯一的寶倉。
放下目光,借著從門窗透進的光線,尤振武清楚的看到,大屋里整整齊齊的排列著七八個類似于書架子,如書閣一般,將房間隔成了一道一道,中間空隙,只夠一人行走,但架子上擺的并不是書,而是一個個整齊一致的扁平匣子,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物件
大約是銀子吧
如果是其他,價值可能會更高。
因為是密閉的空間,陽光照射進來,隱約看到,有無數細小的灰塵,在書架間亂飛亂舞,宛如追逐財富的細蠅
尤振武靜靜看著,心中卻是嘆。這個時候,全陜西都在為孫督師的糧餉發愁,整體田賦,已經是收到后年了,但依然是供應不上前線所需,為了籌集糧餉,各地烏煙瘴氣,怨聲載道,更不用說,京師的崇禎帝因為國庫空虛,收不上銀子,愁的頭發都白了,但在大明親王,朱家子弟,陜西秦王的私庫中,卻是整整齊齊,碼放了這么多的銀子。
但只是這一間房,最少也有五萬兩銀子。
這些銀子,沒有助軍,也沒有助國,最后都落入了李自成的口袋,由此可知,秦王的短視。
不止是秦王,明末舍命不舍財的王爺,從南到北,數不勝數,福王死了,楚王沒有吸取教訓,楚王死了,又跟上了秦王。
都說大明王朝將宗室當成豬養,養來養去,一個個都真的變成是豬了
所以最后都是罪有應得,不止是他們自己的私心,大明朝畸形的宗室制度,更是推波助瀾的罪魁禍首。
“尤僉事,請看吧。”劉公公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尤振武收住胡思亂想的心事,低聲道“劉公公,如果我沒有看錯,這里好像重新整理過了,是也不是”
原來他發現,架子上的匣子都貼著封條,間架也很是干凈,明顯是被整理、擦拭過。
“是。當日西安縣查過之后,王爺就令人整理了這里。”劉公公道。
“但封條是昨晚新帖的”尤振武問。
“是。”劉公公微有尷尬。
尤振武微微苦笑,府庫打掃一新,意味著盜賊留下的蹤跡完全被消滅,案發現場等于是沒有了,匣子貼上封條,他無法匣子里面的物件他今日查勘現場的意義,少了一大半。
但昨日他和秦王世子明明已經有約定,世子當時還說,府庫保持原樣,并答應他,準許他親到寶庫查勘現場的。
難道請他破迷,只是世子一人的想法,并沒有得到秦王和府中人士的支持,為了財不外漏,所以才將所有匣子都封了起來
怪不得剛才在院門之前相見,劉公公的表情看起來不太自然,
像是看到了尤振武眼中的憂慮,劉公公微微嘆口氣,欲言又止,像是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沒有再追問,尤振武在房間里慢慢踱走,目光仔細觀察每一個角落和每一處的細節
今日他能夠進入寶庫,應該是秦王世子力爭的結果,他不能辜負世子的信任,如果他什么也差不出,秦王世子一定會尷尬,所以他必須全力以赴。
最大的疑問,房門緊鎖,門窗沒有損壞,沒有腳步,進出三道門,守衛嚴密,鑰匙又在秦王手中,盜賊是如何得手的呢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八成都是監守自盜,內部人所為,但世子和劉安卻都說,事發之后,守衛寶庫的幾個侍衛,已經被反反復復的調查了很多遍,但沒有發現任何疑點,
秦王身邊,有可能接近鑰匙的幾個太監和宮女,也被調查了三遍,但始終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