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手上是有玉鐲的,訂婚時,聘禮中也有手鐲,但那些手鐲豈能比上眼前的這一對
李文英褪去了手腕上的玉鐲,將手伸了出去。
尤振武輕輕握住,一時感覺手腕都是發燙的,隱隱的,好像還能聽見美人心臟砰砰跳動、如小鹿亂撞的聲音。
右手之后左手。
尤振武略顯笨拙,但卻又溫柔無比的為妻子帶上。
一時間,很多事情都忘記了。
“振武,臬臺大人來了,還帶了一百兵”
腳步聲響,二叔急匆匆的走過來。
尤振武驚醒,向李文英一笑,說一聲“等我回去。”
深深望一眼,然后才放下轎簾,將美麗和愛意,隔在里面。
此時,不止是娶親隊伍,長樂堡的三百新兵,李記糧行的五百石糧食和五百套棉衣,以及一干嫁妝,一共裝了二十八輛大車,加上隨行的車夫和火器廠的一些匠人和家屬,輜重車六輛,女眷馬車三輛,其中一輛是李文英的,前后浩浩蕩蕩,一共四五百人,四十余輛車,都已經在城門外的官道邊齊聚了。
此外,火器廠的自生火銃和一干火藥包括紙包彈,以及十天的糧草,一共裝了十輛大車,則是在路的另一側,也已經是準備齊當。
所有人只等尤振武的命令。
現在,按察使黃綱黃大人又帶了一百兵趕來。
尤振武帶著眾人,在路邊迎候黃綱。
除了黃綱,還有一些官員,包括火器廠主事趙彥亨也來送行,就內心來說,趙彥亨十分不喜尤振武,但今日為尤振武送行,他卻是真心的,尤振武走了,瘟神走了,他在火器廠終于可以恢復過往的威信,過幾天舒心日子了,所以對于尤振武派遣周器等人前往榆林,學習簧片淬煉之事,他想也沒想,直接同意。
黃綱下了轎子,見都已經準備齊當,他微微點頭,向尤振武說道“尤僉事,我向布政使衙門討了一百兵,你可一并帶了,前往潼關。”
這一百兵,尤振武老早就看到了,但他卻不想要。
乍看起來這一百兵穿戴整齊,武器齊備,好像有一戰的能力,但細看觀察之下卻發現他們的年紀都偏大,軍容更松散,一看就知道油子兵。
打仗不行,逃跑第一。
這樣的兵,決不能要,不但不能增加戰力,遇上賊人,反而會動搖新兵的軍心。
“謝大人好意,卑職二百兵,往潼關運送足夠了。倒是卑職表弟率領的返程隊伍,只有一百人,需要大人照顧。”
尤振武道。
“恩,既如此,你就多辛苦,我會函請沿途州縣,派兵護衛。”黃綱道。
“謝大人。”
尤振武深深一輯。
黃綱望著他“早去早回,未來你還有很多可以做。”
尤振武點頭,然后向趙彥亨等其他送行官員抱拳行禮,在眾人“尤僉事一路順風,早去早回”之中,他踩鐙上馬,目光巡視一圈,說道“走”
李應瑞和王守奇等人也都上馬,武尚忠策馬來回,扯著嗓子喊“起,起啦”
軍旗在前,車輪滾滾,兩百長樂堡的新兵,押著十輛馬車,沿著官道,往潼關而去。
尤振武立馬路邊,望著從身邊經過的每一個軍士。
張旺、朱富貴,馬化龍趙志超連同一個個熟悉的面孔,或挎刀,或持槍,兩百隊伍中,只有十個人扛的是自生火銃,其他的火銃兵,暫時都使用長槍和短刀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像抗日戰爭時,兩三個士兵使用一桿槍一樣,在如今錢糧困窘的情況下,連正式的精銳都不能保證裝備,何況他們這些衛所兵
注長樂堡一共三十桿的自生火銃,其他二十桿,尤振武留給翟去病了。
尤振武再向送行的黃綱黃大人抱拳,又看了一眼李文英所在的方向,此時的李文英已經在丫鬟韓素寧和喜婆子的攙扶下換乘了馬車,人上車很久了,但馬車簾子始終挑著。
雖然看不見,但尤振武卻知道,李文英一直都望著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