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眾人領命。
用過晚飯之后,尤振武又召集眾人,商量返回的路線。
因為需避開西安,所以榆林軍明日要從臨潼直接往涇陽,在涇陽接上王徵王老先生的家人,沿著官道,走三原、耀州、宜君、洛川、一直到延安。到延安后,再護送孫督師的棺車,順著延水過黃河,往山西蒲縣,再轉往代縣。
當然了,兵馬只把孫督師的棺車送到黃河邊,此時山西仍為朝廷所有,不用擔心闖軍會劫棺,喬元柱和趙應兩人則會一路跟隨,將孫督師送回家鄉。
眾人沒有異議,確定之后,所有人歸帳呼呼大睡,以備明日的急行軍
尤振武卻沒有睡,他獨自站在夜色里,望著西安的方向,目光憂郁。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身后有人吟詩,轉頭看,卻是李承芳。他披著厚厚的棉服,來到尤振武面前,拱手行禮。
尤振武假裝輕松“先生怎么還不睡”
“總鎮不也沒有睡嗎”李承芳笑。
尤振武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于是目光再看向西安,輕輕嘆口氣“如此大城,即將落入李自成之手真是不甘心啊。”
“城是大城,可惜時窮運盡,連身在其中秦王都不知道珍惜,總鎮又何必惋惜今日舍,是為了來日取,先避其鋒芒,再從長計議。”李承芳道。
這句話正說到尤振武的心里,同時也堅定了他的心意,于是釋然道“走,睡覺去”
四更天,剛半夜兩點,榆林軍就從臨潼起行,向涇陽而去。一路,看見百姓惶惶,不過逃難的人卻并不多。到涇陽后,尤振武先到縣城,以榆林總兵的名義,給涇陽知縣寫了一封信,鼓勵縣令堅守,完后親自去往尖擔堡,接了王徵的家人,又勸說尖擔堡百姓,隨自己往榆林,以避戰禍。
但秦人戀家,雖然聽說了潼關大敗,對接下來的動亂,有所惶恐,但他們卻也不愿意離開家鄉。
在魯橋鎮,尤振武見到了上一次幫忙的武舉人郭邦奠,向他說明時局的嚴峻,希望他早做準備,或者隨自己去榆林。
郭邦奠感謝尤振武的提醒,但他同樣不愿意離開魯鎮,反而召集親族子弟,要死守魯鎮,和賊人慷慨戰。
尤振武心中感佩。
為什么說,明末清初之時,陜西兵是天下最好的兵,孫傳庭練兵,非到陜西不可。
就是因為秦人剽悍。
如此民風,才有如此戰力。
“總鎮”
就在涇陽,老石石善剛從后方追了上來,原來他已經將尤振武的親筆信,送到了白廣恩的手中。
“白廣恩如何說”尤振武問。
“他說,總鎮你的建議,他會考慮,還恭賀你升任榆林總鎮。”石善剛回。
就像對牛成虎的建議一樣,尤振武也建議白廣恩入川,以入川后的廣闊前景,誘惑白廣恩,如果白廣恩聽了,先去漢中,再往四川,不但能避免他和他麾下的兵馬投降李自成,削弱李自成的一些力量,同時因為他們的入川,朝廷在四川的兵力,會有所加強,張獻忠再想要屠川,就沒那么容易了。
當然了,要快,回到固原,收拾家當后,就要毫不猶豫的往漢中轉移,如果等李自成兵臨城下,白廣恩才想起往四川逃,那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