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過去十里,有一個叫賀集的市鎮,延水正從賀集旁邊流過,溪溪潺潺,在這里,榆林軍主力和孫督師的棺車分道揚鑣了。
尤見田馬大志武尚忠等人領著主力向北,繼續返回榆林,尤振武親自帶了一百騎兵,東行一百里,護送孫督師的棺車來到黃河渡口。
第二日,來到了黃河岸邊。
“黃河之水天上來。古人誠不欺我也。”
立馬岸邊,尤振武忍不住的贊。
比起前世,這一世的黃河河水好像更濤濤。
黃河由西而東流經過內蒙及河套地區后,在陜西、山西及內蒙三地交界的地方急轉直下,向南進入晉陜峽谷之中。尤振武現在處身的正是這一段,這一段黃河上下游落差比較大,水流急,河面時寬時窄,會拍兩岸,氣勢磅礴,壯觀非常,和風陵渡那種寬闊、舒緩的黃河渡口,完全不同。
雖然險峻,但此地亦是有渡口,還有官軍把守,尤振武提前派人通知,聽聞是孫督師的棺車要渡河,渡口官軍不敢怠慢,將僅有的兩艘官船調來,船工、搬運嚴陣以待。
“喬先生,送孫督師回代縣后,你下一步作何打算”尤振武和喬元柱告別,兩人在河岸邊談。
喬元柱神情落寞“當日我來陜西贊畫,乃是督師從兵部點我,現在他不在了,我自當回京師述職。”
尤振武卻憂慮“喬先生,我以為,暫時不宜回京師。”
“為何”喬元柱問。
尤振武當然不能說,甲申之變極有可能發生,京師極有可能會被李自成攻破,只能說道“潼關兵敗,督師病逝,西安也怕是不保,如今時候,朝廷正在氣頭之上,先生速歸,福禍難料。不如等形勢穩定,先生再回京師也不遲,”
喬元柱搖頭,毅然道“不,督師兵敗病逝,朝野上下,對督師非議頗多,身為督師贊畫,我更應該速歸京師,面見圣上,說明汝州潼關戰事經過,以厘清事實,還督師清譽”
尤振武嘆,他知道,喬元柱說的是對的,但想到甲申之變,他卻又忍不住的憂慮,如果喬元柱去了京師,留在京師為官,等到李自成攻破京師,他必然就會落入李自成之手,以喬元柱的脾氣,不會投降,只會以死殉國,那一來,就再也見不到他了。
想要勸,但一時卻又想不出合適的理由。
“尤總鎮,你的功績,我必稟明圣上,希望你能堅守榆林,不使闖賊北望,如此,我在圣上面前,才能更為你說話。”喬元柱盯著尤振武。
尤振武抱拳“先生放心,振武自當竭盡全力,堅守榆林”
“拜托了。就此別過。”
喬元柱深輯,然后跳上渡船。
“振武還有一句話,京師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述職之后,喬先生還要早些離開啊”
尤振武喊。
喬元柱搖手,表示聽見了。
尤振武站在岸邊,目送喬元柱、督師棺槨、以及孫家人登船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