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夜折騰,出了一些小風波,有一些小抗拒,但總體上還算是順利,在尤振武的嚴令之下,綏德城中的大戶富戶,一家不差,全部都收拾好了行裝和財物,帶上家人,跟著榆林軍撤退,一些小戶和普通百姓,在驚慌氣氛下,也選擇跟隨。
尤振武立馬城門口,望著撤退百姓,面色非常凝重,逃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姓們愿意拋下家業,背井離鄉,跟隨他撤往榆林,這不但是信任他,也是將身家性命交給了他,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辜負這份信任,一定要安安全全的把綏德百姓帶到榆林。
此時,城中火光升起,卻是州衙門和州府庫的方向,燃起了熊熊大火。
這當然尤振武的命令。為的就是不讓闖軍順利接管綏德,并能在綏德休養并獲取糧草補給。
從四門而出后,撤退的隊伍很快就匯集到了通往榆林的官道之上,一眼過去,隊伍浩浩蕩蕩,百姓們扶老攜幼,推推拉拉,連綿不絕。
到處都是人喊馬叫。
嬰兒啼哭,父喊子,兒喚娘的聲音,貫通前后隊伍。
當最后一個撤退的百姓,離開城門口,身后再沒有人后,尤振武催馬追上中軍。
照尤振武的命令,馬大志領兵在前面開路。武尚忠則是帶兵斷后。中間護衛由尤振武親自負責。
“先生,可算過了,從綏德撤出多少人”尤振武問李承芳。
“從軍士到百姓,超過八千人了。”李承芳回答。
“那算上咱們,差不多就有一萬人了。”
“正是。”
尤振武微微點頭,對這個結果,他還是滿意的。綏德本就不大,城中居民最多兩萬,一下就撤走了一半人口,且都是有糧的戶口,后續闖軍追到,就不能再從綏德取糧了。
十天后,當闖軍前鋒來到這里,看到的幾乎是一座空城,州衙門和州府庫都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進城的闖軍只能是搶占民宅,又因為城中物資也都被搬運一空,闖軍在綏德沒有得到任何補給,只能向窮苦百姓搜糧,但杯水車薪,根本滿足不了軍中所用,周邊有糧的大戶也都被遷空,無奈,他們只能返回延安,在延安籌夠糧草后,才繼續往綏德米脂榆林進軍。
第二日黃昏,來到米脂縣。
米脂,李自成的家鄉,亦是闖軍之中很多將領的老家,闖軍悍將,很多人都出自這里。
望著米脂縣,尤振武心中不禁感慨,想當初若不是裁撤驛館,若不是米脂縣令壓迫太甚,李自成怕也不會鋌而走險的舉兵。
可惜啊,沒有假如。
綏德距離米脂七十里,十幾里的隊伍,老弱眾多,一日只能行三十余里,幸虧距離近,不然不等撤退到榆林,追兵就趕到了。
米脂隸屬綏德州,知州汪鑫乃是榆林知縣的上級,既然綏德放棄了,米脂自然也不會再堅守。榆林知縣本來正惶恐呢,但地方官守土有責,他不敢撤退,聽聞可以撤退到榆林,有榆林總兵和知州大人兩個大頭在前面牽頭頂著,他自然是樂意從命。
米脂有兵四百,和綏德一樣,所有士兵連同他們的軍屬,和城中的富戶大戶商戶,強自撤退到榆林,其他普通百姓,不勉強。
其實從綏德開始,沿途凡是經過市鎮,尤振武都會請綏德知州汪鑫下令,大儒劉彝鼎勸說,將富戶大戶全部帶走,連帶著他們的財產和糧食,也都跟隨去了榆林。這一路而來,幾乎是帶走了所有能看見的糧食,闖軍追擊而來,想要在綏德米脂一代獲取補給,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凌晨,榆林軍連同跟隨的百姓,再一次出發。
和綏德不同,米脂百姓顯然對李自成有不少的幻想,除了強制跟隨商戶大戶和軍屬之外,普通百姓愿意撤往榆林的,竟然是寥寥無幾。
知州汪鑫十分生氣,認為榆林人通賊,向尤振武建議,強制帶走城中所有青壯,但尤振武卻搖頭。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人既然心向李自成,強帶到榆林也無用,說不定還會埋下禍根,不如就隨他們吧。
同樣,撤退之后,米脂城中燃起了幾處大火,縣衙和糧庫府庫,都被點著了,很快就變成熊熊大火,繼而化成灰燼
榆林。
下午時分。
風冷溫低。
原野里,到處都是人,遵照巡撫衙門的命令,榆林百姓全體出動,將城池周邊,一百步之內的草叢、土墻、樹堆、石堆,草垛等全部清理干凈,并折毀城外房屋,掩埋水井,砍伐所有的樹木,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可用之物,同時,一座座的觀察哨所也已經豎起起來,每五公里一個,木樓結構,從榆林南門的原野,一直伸展到四十里之外的銀州關,但是賊人殺到,立刻燃燒觀察哨,以烽火為號。
此外,官軍還在各處交通道上挖掘陷阱,下面是尖樁,上面加上樹枝,蒙上舊布,以薄土覆蓋,如果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必死無疑。
此時為了避免百姓誤踩,都用顯眼的標識做了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