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材,有王徵的指點,但使認真學,劉廷夔,王永春和連元三人就一定能學到東西。
正說話間,一個年輕的書生從后院走了出來,向尤振武行禮。
“學生連元,見過尤振武。”
“不敢。連秀才,多禮了。”尤振武忙還禮。連元今年剛剛二十,正是好年華,人長的也頗為英俊,令人一見就生出好感,通過交談,尤振武這才知道,原來連元是綏德人,祖上做過大官,當日,就是他第一個站出來,響應劉彝鼎的撤退號召,和老師劉彝鼎一樣,連元熱血激憤,憂國憂民,雖然是一個秀才,書香門第出身,但卻已經有投筆從戎的覺悟,也因此,他才主動學炮。
三人轉到后堂,王永春又加入,四個人就是測瞄之術,進行探討。尤振武時間緊迫,因此顧不上藏拙,就自己所知,詳細向三人講解。
“紅夷軍隊的火炮,使用望遠鏡來測距,誤差只在數尺之內。但那望遠鏡極其昂貴,聽聞一架竟要上千兩銀子,兵部每銀子采購,因此,京師紅夷大炮的操練,使用的乃是目視測距法。”尤振武道。
接著,尤振武講解目視測距法。其方法是面向目標,右臂向前平伸,將右手大拇指置于兩眼之間。
先閉上左眼,用右眼通過拇指的左側對準目標,然后閉右眼睜左眼,通過左眼觀察拇指的左側,心中估算兩次拇指之間的距離。
然后將這個距離乘以十倍,便是目標的大概距離了。
“初學測瞄學的人一定會奇怪,即測量我和和目標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是豎著的。為什么卻要估算一個橫著的距離呢其實很簡單,這就是兩個相似三角形,測出了小的,自然也就能推算出大的”
“為什么是十倍呢因為我兩眼的距離和手臂的長度相比,大概就是一比十。”劉廷夔三人頻頻點頭,對于幾何,他們都有了解,也因此,他們能理解尤振武所說,對尤振武的見識,又驚訝又佩服。
要知道,什么三角形、相似、比例這些詞匯,都是徐光啟在幾何原本中首創的叫法,普通人,包括很多進士出身的官員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將門世家的尤振武卻如數家珍,講起來更是深入淺出,十分好懂,他們如何能不驚。
“目測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等以后有機會,一定要想辦法買到望遠鏡。”尤振武道。
一會,李承芳也來到了,對院中的鼓風機,他驚嘆不已,而對于尤振武三人談論的火炮瞄準,他則是又一次的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