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兵退下,柳直站起,整理衣冠,寬袍一擺,依舊傲然而立。
不同于其他人,劉方亮對讀書人一直都頗有尊重,尤其柳直這么大年紀,面對他不跪,這么有骨氣,于是溫言問道:“老先生貴庚?”
柳直冷冷:“六十有六。”
劉方亮笑:“這么大年紀,還有這般身子骨,難得。”
“只恨早生了幾年,不然也可上城殺賊。”柳直道。
馬家兄弟皺起眉頭,劉方亮卻不以為意,繼續笑問:“聽說老先生是左家舊故?”
“休得再提,此乃老夫一生之恥辱。”柳直露出怒容。
劉方亮耐著性子,笑道:“那就不提,不知老先生所為何來?”
柳直正色道:“為城中百姓,為你們自稱的仁義而來,”
劉方亮有些意外,眉間一喜,目光不由就看向顧君恩為百姓,為仁義,莫不是榆林軍要投降?
顧君恩依舊面色嚴肅,捋須不語,顯然他不覺得榆林軍有投降的可能。
劉方亮看回柳直:“老先生請細講。”
柳直道:“年方剛過,有一些綏德的老弱婦孺,想要返回綏德,你們自稱仁義,不傷百姓,想必不會為難他們,老夫此行,既為此事。”
劉方亮大失所望,臉色拉下來,沉思不語。
顧君恩清清嗓子,問道:“既然要放出老弱,想必也知道城池難保,既如此,何不早降?”
“我榆林兵精糧足,上下一心,豈有不保?”柳直傲然回懟。
顧君恩笑:“老先生何必誑人,放出老幼,必然是因為城中糧草不足,只能供軍士,無法供百姓,如若糧草充足,又何必出此渙散人心的下策?”
“差矣,只是因為綏德百姓思鄉情重,想要歸家而已。”柳直道。
“為了思鄉,連性命都不要了嗎?”顧君恩笑道:“老先生如果不說實話,我可沒有辦法幫你。”
柳直搖頭:“老夫一生,從不誑人。”
顧君恩嘆口氣:“即如此,這事就難辦了。”目光看向劉方亮,點點頭。
劉方亮知他意思,對柳直道:“我義軍自然是不傷百姓的,你先下去,容我們商議。”
柳直終于抬起兩只大袖子,對劉方亮一輯:“望早做決定,以全仁義之名。”說完,轉身大步走出。
顧君恩向帳中親兵使眼色,那親兵自然是明白的,待柳直剛走出大帳,就被扣了起來,隨后在柳直的抗議聲中,被押進旁邊的小帳里看管。
帳中。
馬世耀忍不住笑道:“城中缺糧,那太好了,如果是真的,用不了幾日,他們就會人心大亂。”
顧君恩沉思道:“不可妄下結斷,榆林被圍,不過三個月,以尤振武事先的準備來看,應該不至于這么快就斷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