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于此同時,馬世泰的四千人被榆林軍的中軍主力擊潰,馬世泰戰死,敗軍逃回營中,榆林軍順勢殺入,直將南營門沖出了一個大缺口,馬世耀雖然是悍將,但卻也支持不住,勉強堅持了一會,眼見榆林軍滾滾而來,勢不可擋,自家人馬已經丟盔棄甲,不可遏止,于是只能是棄營逃走。
劉方亮那邊就更慘,被大火封路之后,他選擇是繞行,結果被猛沖猛打的孫志秀追上了,眼見前方正是劉方亮,孫志秀大喜,叫道:“前方就是賊首,隨我殺啊!”揮舞鐵锏,勢不可擋,帶著麾下騎兵,如一把利劍,直插劉方亮。
“磁侯快走!”謝文典拼命斷后,死死抵擋。
“死!”謝文典雖勇,卻不是孫志秀對手,只一個照面,就被孫志秀一锏打下馬去,馬蹄一踏,腦漿子都踩了出來,但劉方亮卻趁機逃遠,周邊又有闖軍騎兵回卷,等孫志秀殺出重圍,劉方亮已經不見蹤影,孫志秀大叫可惜,回頭再殺。
闖軍南營被攻破的同時,靖邊營,高字營,綏德營加大了對西營的攻擊力度,眼見其他三營都已經失守,處處火光,加上馬重禧本人不在營中,西營的闖兵軍心大亂,幾乎是瞬間就崩潰,放棄防守,扔下兵器,奪路逃跑。
從南到北,闖軍全線潰敗。
“殺,殺啊~~”兩個老將尤定宇和侯世祿都是大呼而戰,對闖軍殘余展開追擊,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么暢快過了。
有句話,窮寇勿追,為的就是防止賊人狗急跳墻,負隅頑抗,給勝利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從明末山海關大戰和后續的幾次大會戰來看,這一兵家規律在闖軍身上并無表現,從山海關開始,吳三桂和建虜一路追擊,幾乎是馬不停蹄,闖軍一路敗退,一瀉千里,也是毫無間歇,由此知道,流賊就是流賊,并無負隅一戰的勇氣,只想著逃跑,這和闖軍躥起的歷史,以及李自成本人的脾氣秉性有很大的關系,反正不怕失敗,大不了逃跑,只要保住性命,留的青山,還有卷土重來的時機。
這一投機取巧的特性決定了闖軍無法面對逆境,軍中骨干并無死戰到底的決心。
左傳說,君以此興,必以此亡,因為沒有死戰到底的決心,能溜就溜,李自成劉總敏等骨干,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從幾次大敗中逃脫,有命有運,無論敗的多么慘,他們都能毫發無傷,隨后死灰復燃,但遇上建虜,他們的好運好像是用完了,在建虜的猛烈追擊下,一敗再敗,僅僅半年就丟了江山,繼而沒了性命。
時也,命也。
因為這特性,尤振武有命令,能追盡追,絕不放過一個賊人。
更何況,如果不能一戰解決劉方亮,稍兩個月,他再卷土重來,不但榆林沒喘息,尤振武謀劃的大計,也要落空。
因此非追不可。
“追!”
這種情況,就是騎兵的天下了,冷兵器時代,所有造成恐怖死亡人數的大敗,都不是來自兩軍對陣,面對面的廝殺,而是一方潰敗,另一方趁勢追殺的結果,一方丟盔棄甲,只顧逃命,另一方零成本的追殺,殺人取物,輕而易舉,明末松錦之戰,孫傳庭郟縣之戰,皆是如此。
今日也不例外。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