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收編,除了劉廷杰有些意見,認為賊性難改之外,其他人都默認。
尤振武一直都沒有說話,直到眾人目光都看向他,他才緩緩道:“眼下我榆林急缺兵馬,但是愿意跟隨我軍的,我軍自然是要接受的,只是投降的賊人良莠不齊,如何甄別,選出真心愿意投降之人,剔除那些懷有貳心,試圖再反之賊,是一個關鍵。”
眾人都點頭。
但人心隔肚皮,誰也不能知道對方是不是真意投降,何況這么多人,甄別起來實在太難。
眾人隨后提出各種建議,但都是過往曾經執行,但效果不彰的老辦法,不然也不會逼著洪承疇和孫傳庭殺降。
“尤總鎮可有什么良策?”王家祿問。
尤振武抱拳:“有點想法,但不知道行不行?”
都任道:“但講。”
“那末將就班門弄斧了,首先登記所有俘虜的籍貫,過往,是否殺過無辜百姓,殺過幾個?所有人都必須如實交代,并且公開張貼,令俘虜們相互匿名指正,有隱匿者,殺,指證他人者,獎!如此,不但能甄別出那些經年老賊,也能刷掉一些貳心之人。”
“第二步,選出精壯,將不同籍貫者混編,令那些在河南,或者潼關,新降賊人不久的老官軍為頭領,學習榆林軍軍紀,每日背誦,時時記在心里,再讓丁三多為他們講解忠義,多談岳王爺,培養,重塑他們心中的良善。”
“第三步,勞動改造,洗心革面,老實肯干者,分發武器甲胄,正式成為我榆林軍。”
“至于老弱,則編為屯田軍,由得力老成之人統領,平時屯田,戰時作戰。”
聽尤振武說完,有人點頭,有人沉思--如果照此辦法,這些俘虜最快也得兩三個月才能成為榆林軍,這和這個時代,所有軍隊都快速擴張,恨不得抓丁為兵,軍士們今天為賊,明日為官,后日復為賊,反反復復,不問信念,只問利益的做派完全不同。
“好,此法甚好,我贊同。”王家祿第一個首肯。
都任也點頭,對于流賊的收編,他們也是有顧慮的,畢竟張獻忠的教訓太為深刻,但流賊兵又不能不用,不然不足以支撐陜西大局,尤振武提出的辦法雖然有些慢,卻正有中庸之道,不火不慢,值得嘗試。
牛成虎道:“尤總鎮這辦法好,雖然麻煩,但穩妥,我部也如此。”
此戰,擊潰闖軍四萬余,斬殺將近一萬,俘虜三萬,其中牛成虎部俘虜了四千人,剩余皆為榆林軍俘獲,兩萬六千人中,除去輕重傷者等,必須放歸者,仍有兩萬二千人,尤振武想著,從中選出八千精銳,其余全部編為屯田兵,如此,一年半載,榆林財力可勉強支撐。
商議完畢,立刻施行,所有俘虜按照他們原先在闖營的編制,排列成隊,一百人一組,分別登記他們的姓名籍貫,過往經歷,以及在闖軍中擔任何職?
登記前,將榆林軍的政策向他們清楚說明,坦白者,不究,隱匿謊報者,殺,凡指證他人,確有實事者,獎!
具體事務,由參軍李承方負責。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