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任點頭,相處這么久,他知道尤振武定有所保留,但人前不方便說,只能下去再問。
晚宴結束,眾人散去,喬元柱拉著尤振武,在燈下又和他談了很久,如此,尤振武才算是徹底明白了事情的緣由經過。
原來,當孫傳庭戰敗的消息傳到京師后,崇禎帝一如歷史上那般,憤怒失望,認為孫傳庭統帥無能,甚至認為孫傳庭并沒有死,而是畏罪逃遁了,直到陜西巡撫馮師孔和山西官員的奏疏送到,確認孫傳庭的死亡,他才相信孫傳庭真的是死了,隨后,喬元柱趕到京師,于殿前覲見,將戰事經過,詳細講訴,說到艱難悲痛,孫督彌留之處,忍不住放聲大哭。
崇禎帝和在場朝臣,都是動容。
如此,崇禎帝這鐵石心腸的人終于是被打動了,下旨追封孫傳庭為太子少保,蔭一子,而且給了謚號,是為文忠,家鄉修祠紀念。
這和歷史上,孫傳庭死后,無追封,無謚號的凄冷結果完全不同。
傳庭死,大明亡,這樣的孤忠,終于是得到了他應有的地位和殊榮。
尤振武臉上微笑,心中欣慰,這大約就是他穿越的意義吧。
至于金毓峒為什么憑空出現,忽然來到榆林,也和喬元柱的覲見有關,其聽完喬元柱的哭訴后,感奮落淚,主動請纓,從而成為寧夏巡撫。
喬元柱也自告奮勇,愿重回榆林,和闖賊再戰,因此被任命為陜西巡按。
“我替去病他們謝大人。若不是大人在圣上面前美言,他們名字何能入的圣耳?”
“何來美言,就是直言,我說起五家橋和卸鞍村兩戰經過之時,圣上連連贊許,說總鎮你是將門虎子,青出于藍,這樣的人才為什么早沒有被朝廷發現?”
說到崇禎帝,喬元柱拱手向北,肅然正色。
尤振武亦向北抱拳,稽首:“陛下謬贊,臣實不敢當。”
怪不得崇禎帝如此慷慨,不但給印,還加了都督同知,這也都還是喬元柱之功啊。
隨后尤振武問起孫督安葬等事務,喬元柱一一回答,再說到山西情勢,他輕聲一嘆:“就眼下看,山西怕是不行了,只希望大同和保定能堅守,我榆林再奮起,如此京師可無憂,不然大事就危矣。”
“京師可有人議論遷都?”尤振武問。
喬元柱微微驚訝,心說我并沒有說起,你何以知道?又想可能是其他地方有消息吧,于是說道:“京師卻有傳聞,但都是私下里的流言,朝堂未聞有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