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甲申之難如歷史一樣,準時發生,闖軍進入京師,崇禎帝于煤山自縊,死時,身邊僅王承恩一人。
三品以上,內閣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戶部倪元璐,王家彥,刑部孟兆祥,大理寺凌義渠,左庶子馬世奇,獲自縊或投井,皆身死國難,除凌義渠外,余者皆是東林黨。
所以,所謂東林無殉國,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倪元璐自縊前,于幾上書曰:南都尚可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斂。暴我尸,聊志吾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縊而絕。
同樣三月十九,這一天,尤振武沐浴更衣,一日不食,為京師祭。劉文英奇怪,問他今日何事?尤振武輕輕一嘆:“為那些堅守信仰,寧死不彎的忠良。”
晚間消息,牛成虎順利收復寧夏,正議取甘肅。
尤振武回信祝賀,同時鼓勵牛成虎,不論聽到任何消息,都不要動搖攻取甘肅,以及臨洮固原等地的決心。
“時將變,但只要榆林寧夏同在,西北就可安。”
四月初六,甲申之變的消息,傳到延安,和尤振武一起守在延安的陜西巡按喬元柱先是震驚的不敢相信,再三確認之后,他望京師而拜,嚎啕大哭,幾近暈厥。
武將們也都是震驚,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劉廷杰聞訊,拔劍怒斬上馬石,一時劍斷石開,虎口崩裂。
尤振武卻冷靜:“傳眾將議事。”又手寫書信,令人快馬送于孫惠顯,劉廷杰,翟文,以及幾個不能到延安議事的營官主將。
尤振武當然不是懷疑他們的中心,也不是擔心他們動搖,但有些話,還是必須由他來安撫,同樣,有些話,也需由這些將領,傳給軍中將士,穩定軍心。
隨后,尤振武又給榆林的都任王家祿修書一封,言明現在的情勢,說明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消息傳回榆林,都任王家祿也都是大驚,官員向北而拜,誓言與闖賊血戰到底,為帝復仇。
也就這一天,延安城中謠言四起,說大順王攻破北京,成了大順皇,很快就要帶兵殺回來了,到時,所有抵抗的人都得死。李應瑞與新成立的查間司,迅速出動,找出幾十個傳播流言之人,當市斬殺,隨后,尤振武騎高頭大馬,全身甲胄,披大氅,挎寶刀,在一千精銳騎兵的護衛下,來了一場全城巡游,如此,人心才稍安。
四月二十,查間司派出的情報人員,打聽回確實消息,說闖軍在咸陽聚集大批人馬,多是河南之兵,十天之內,就會北上攻打延安。
另有消息,已經投降李自成的大同姜襄部,正在南下,似有和咸陽闖軍,一南一北,夾擊榆林軍之勢,同時,府谷縣對面保德州,也有山西的闖軍出現,就好像闖軍并不是兩路,而是要三路攻打榆林鎮一般。
一時,山雨欲來風滿樓,榆林鎮似乎要面對一場大危機。
但尤振武卻一點都不慌張,不唯他已經提前做了戰術布置,不懼闖軍來攻,更因為身為一個穿越者,他清楚的知道,四月二十日,李自成進入北京整整一個月之后,這一天,正是他督帥大軍,和山海關吳三桂決戰的日子。
結果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