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
榆林軍大營。
這一天,營中先后來了兩位不速之客,尤振武即驚訝,又在意料之中,驚訝的是,其中一人居然是朝廷正式委任的陜西巡撫,但遲遲沒有出現,且傳說已經投降了滿清的李化熙。
意料之中的是,滿清的使者,終于是出現了。
在大同姜襄歸順滿清后,榆林東北方向以及黃河又都變成了敵境,算上對面的闖軍,榆林軍此時也是兩面為敵,所以對于建虜使者的來訪,尤振武內心并不抗拒,甚至是歡迎的,因為如果能穩住建虜,使榆林軍不至于兩面受敵,對榆林軍的發展,大有益處。
而滿清一貫善于拉攏,既然姜襄能降,那么打著為你們君父報仇的幌子,尤振武也未必不能降,所以他們一定會派人來的。
李化熙頭戴烏紗,身穿的還是大明緋袍官服,隨身有官身文牒,也有巡撫大印,隨從十幾人。若不是從歷史記載知道,尤振武絕猜不出其人已經暗中投敵。
而據張祿報,李化熙是從山西大寧渡河,先到延長縣,再到延安府,和留守延安的陜西巡按喬元柱見面之后,休息一夜,第二天就直奔軍前而來。
比較特殊的是,李化熙沒帶家眷,是獨自一人來赴任的。
而距離朝廷對他的任命,已經超過半年,期間他一直隱匿不見,現在卻忽然出現,如果是承平時間,如果大明朝廷還運轉正常,對他肯定是要追究責任的,但現在南明初立,南北消息不暢,政事混亂,加上李化熙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陜西巡撫,官身敕牒和大印都在身,又有兵亂阻路的借口,雖然喬元柱心中有所懷疑,但還是不能限制他,只能派人通過尤振武,和各處官民,說巡撫已到。
關于李化熙投降滿清,歷史雖有記載,但尤振武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他最后做到了順治朝的刑部尚書,今日見他平安從敵占區通過,毫發無損,衣馬皆是鮮艷,且沒有攜帶家眷,心知歷史記載果然沒有錯,這廝果然已經降了滿清,只是滿清初進中原,還沒有逼迫漢臣剃發,因此他還保持著舊日的衣冠,此番到延安,必然是攪局來了。
如此,得盡早除去。
“末將尤振武見過巡撫大人。”巡撫大人到,身為武將的尤振武需到門前迎接,因此雖然明知李化熙有變,但他還是照著規矩,帶著眾將出營迎接,不過見面之后卻沒有什么禮,只是微微一抱拳,喊聲大人。
其他眾將也都是行禮。
“冠軍伯。”李化熙并沒有擺巡撫的架子,客客氣氣的拱手:“一戰擊潰賊人五萬大軍,你大名已經傳遍大江南北,今日一見,果然少年英才。”
“巡撫大人過獎。”尤振武知道其來意,心中不屑,但表面卻不露聲色,抱拳道:“我等盼巡撫大人,如久旱盼甘霖,乳兒望父母,今日大人終于是到了,不知大人可有朝廷新的旨意?”
李化熙肅然:“自然是殺賊,冠軍伯榆林之后,當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