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華夏五千年歷史曾出現過一位博學者,名為孔子,這位大師曾說過,人之初,性本善,實際上這個善并非單純是指善良的善,當然也可以把這個“善”理解為不諳世事的單純,意思是誕生下來的新生兒內心純潔的像一張白紙,可以被外界渲染成各種顏色,所以需要引導和教育來帶領孩子成長,由于后世的文化差異,現代文化目前對孔子所說的“善”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人類的本性是單純的善良。
第二種,人類的本性是純粹的惡意。
第三種,人類的本性沒有顏色,決定人生色彩的是環境與教育。
“如果是以惡來守護心中的善良與愛,這樣的愛并不會那么容易被接受,然而一個種族的延續就是這么傳承下來的,光是愛與善良,沒法戰勝災厄。”
“總得有人在這條路上負荊前行,再被曾守護過的同類拋棄,新舊的輪回向來如此交替。”
以上兩句話出自一位野史傳記作者的書中,書名,講述的是與兩位傳奇角色的生平故事,然而故事只是講述到了某個惡魔君王推平了無底深淵這段為止,后來的內容又是如何,原作者沒敢再寫下去。
后來有一天,羅拉夫通過神格網絡給李良私聊發過來了一份txt文檔,標題名為,文檔全篇長達數百萬字,皆是經過漢化后的文本,只是李良從來沒打開過,一直靜靜的放在他的電腦硬盤里面。
李良不想再與前世過往有所交集。
因為這會影響他追逐長生不死的道心,不論是曾經的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有了羈絆,也就有了牽掛,所以李良不愿回應前世的故友,哪怕再次相遇,也是重新開始。
張愛玲的囂張跋扈可憎嗎她幼年的經歷值得同情嗎李忠德一輩子的不離不棄值得敬佩嗎李良與爺爺道了晚安,深夜,他兩腿雙盤端坐于床鋪上,溫養氣血的過程中,他的腦海不斷回憶著降生至今的十年時光。
以他的境界,分心二用或者三用五用,并不會導致他分心出錯。
“為什么我每次轉世都要斬斷前生的記憶”
其實這個問題李良在心中已有答案,只是他一直在盡力的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因為,仙人的心也是肉做的啊,不忘記,那就放不下了,所以只能去太上忘情。”
隔日。
李忠德很早就醒了過來,照例給李良準備洗臉水和早飯,打心底里想為李良去做好一切,即使李良并不需要他如此溺愛的照顧。
張愛玲則是起床后第一時間準備沖向菜市場與小販們拼殺,然而昨日的鬧劇并沒有徹底結束,當她挎著菜籃子出門,赫然看到家門口堆了一大堆垃圾。
不知是誰把樓下垃圾車的整袋垃圾提到了三樓,還把袋子里的垃圾全都倒了出來,各種腥臭難聞的爛菜剩飯堆滿了李家門外。
“哪個狗雜種干的缺德事”
就以張愛玲的脾氣,她哪是能忍氣吞聲的類型,看到這一幕她當時就沖著樓道上下破口大罵了出來,吵得上下鄰居紛紛開門出來查看。
酒鋼家屬院每天晚上是會鎖門的,而且門衛隸屬于酒鋼鋼鐵廠在職員工編制,拿著鋼鐵廠的工資,與后世編外物業不同,門衛王大爺可以算是這些住戶的老鄰居兼老同事,幾十年交情,平時他守門都是很負責的,絕對不會放任外來閑散人員隨便進院子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