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
辦公室里的幾個老師目光閃動了片刻,其中一名老師懷疑的看著李良:“你跟柳曼是姐弟?你是哪個班的?叫什么名字?”
這年代的老師就是太沉迷在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地位了,普通學校還算好,越是重點學校的老師越是如此霸道,打著為了學生好的名義拿捏著所有家長,行使著比家長還要大的權力,對此,李良倒也沒什么好跟這些老師爭執的,他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對那名質問他的老師說道:“我不是你們學校的學生,但我是柳曼的家人,我理應知道她現在的處境,我剛在門外聽到你們說柳曼跟同學打架,我想知道兩人具體是因為什么發生了沖突,他們兩個是誰先動的手,又是誰打傷了誰,可以告訴我么?”
“不是我們學校的?”
“你怎么進來的?”
“誰讓你進校門的?”
辦公室里的老師們噼里啪啦就是一陣炮轟。
所謂非暴力式溝通,意思就是講話直指問題核心,以突出目的為中心思想,不在話語中說出帶有攻擊性的詞句,這種溝通方式可以極大效率提高解決矛盾的可能性,但是黃河小學的老師們高傲慣了,開口就是攻擊性十足的質問。
“我能進來是因為沒人擋我,我會站在這里,是因為我的家人出了事,我作為家屬,理應知道曼曼和另一個人到底發生了什么沖突。”李良見曼曼忍不住又要張口說話,他沖曼曼擺了擺手指,暗示曼曼先在一旁看戲。
一名老師冷聲道:“柳曼把班里的同學打得進醫院了!我們讓曼曼把家長叫過來,她死活不肯,家長不來難道等警察直接把她帶走?”
“你要是能聯系上你們的父母就趕緊打電話叫他們過來,不然再拖下去事情就鬧大了!”
“趁對方家長報警之前趕緊把你們父母叫過來,大家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這才是解決問題該有的樣子,而非仗著成年人的身份地位,看不起未成年人,從而拒絕與未成年人溝通,有了這樣態度上的轉變,李良才能繼續跟這些老師溝通下去:“我覺得有些事我還是能做主的,如果真是曼曼理虧,就算是賠錢我們也能賠得起,所以我現在需要從曼曼這里先聽一遍事情的起因經過,然后我再決定要不要打電話告訴她的家長。”
“嘿!我就不明白了,你們一個二個的為啥就是死活不肯叫家長過來?”
老師們顯然還在急著叫來曼曼家長的事:“主任好不容易才安撫了對面的家長,說了多少好話才讓孩子媽媽在樓上辦公室待著,現在還不知道被柳曼打的男生是個什么傷勢,你們咋就這么不懂事呢,這都什么時候了還在這兒犟,趕緊叫你們家長過來!”
別的孩子犯了事都會有父母挺身而出。
直到現在老師們還在催促曼曼叫來家長出面解決問題。
在老師們連續不斷的施壓之中,曼曼一直壓抑的情緒終于爆發了,她仰頭沖著辦公室里所有老師喊道:“叫叫叫,叫個屁啊!我爸死了,我媽走了,我奶從小就不管我,連我都不知道怎么把他們叫過來,你們去叫啊!都去給我叫啊!!”
以前柳曼還能騙自己跟其他孩子有著一樣的童年。
她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歡鬧,強迫自己不去思考那些煩惱的問題,就算有熊孩子拿她的父母取笑她,但只要她堅信遠在海外的母親仍然在想念她,遠在天堂的父親也在牽掛她,她就一直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
父親真的在乎她么?
母親真的會想念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