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歡呼聲,口哨聲絡繹不絕。
在今天,他們見證了一個數學史上的奇跡,見證了一個世界級猜想被證明,也見證了未來一名偉大數學家崛起。
向著臺下的聽眾鞠了個躬,徐川剛想放下還捏在手中的粉筆頭,想了想后又將其揣進了兜里,而后轉身向著后臺走去。
而禮堂中,人們目光和掌聲跟隨著少年的身影,直至消失不見。
隨著徐川的離去,禮堂中的數學家們也逐漸散去,唯有前排的張偉平院士一直沒有動靜的坐在哪里,靜靜的看著舞臺,童孔中倒映著畫面,那里有幾面黑板,似乎還有一個少年的身影。
十八歲,剛成年的少年,如果入學晚一點的話,這會可能還沒有參加高考,早一點也才剛入大學。
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少年,解開了一個困難了數學界三十余年的世界難題。
心有震撼,也有感慨。
與此同時,張偉平也在心中下定了決定,等這次回國,他要親自去一趟白城。
十八歲就能解開世界級猜想,難度還能排到t2級別,這樣的人才,如果不特殊培養,不能留下來,那將是國家的重大損失。
其他不說,光憑這一手eyberry猜想,他絕對能入選兩年后的菲爾茲獎提名。
能否得到還不好說,但是提名絕對沒問題。
而且,國集代數領域獎項中的柯爾代數獎等獎項絕對能有他的一份。
除此之外,國內的數學獎,如陳省身數學獎、鐘家慶數學獎也得頒發下去,一方面是他完全能足夠拿到這些獎項。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菲爾茲獎了。
如果他能在兩年后拿到菲爾茲獎,但在華國卻沒有獲得任何一個出名獎項,這豈不是很打臉
菲爾茲獎從不缺少華人,但是目前卻還沒有一名華國籍的數學家拿到過這一獎項。
從那個少年身上,張偉平院士看到了希望。
即便是兩年后的菲爾茲獎不好說,但他才十八歲,距離菲爾茲獎設定的四十歲年齡,還有足足二十二年的時間。
近些年來,華國在io、ao這些國際數學競賽上都大放光彩,拿到了不少的金牌,但在此之后,面對世界性的數學成就時,卻沒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成績了。
或許菲爾茲獎不缺少華國,但華國卻很需要一塊這樣的獎牌來提升士氣。
與此同時,這位老教授也暗暗下定了決心。
不管怎樣,他都要將徐川從物理拐到數學這條道路上來。
從后臺離開,徐川順利的躲開了那些追尋他腳步的數學家,躲回了自己的酒店房間中。
往床上一趟,他盯著天花板裂開了嘴角,露出了一個笑容。
哪怕是他前世已經拿到過無數的榮耀,甚至拿到過菲爾茲獎,但在一個新的領域上有所突破依舊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特別是今天,大膽的在報告會的舞臺上完成對eyberry猜想的證明,更是一件刺激心跳的事情。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這樣的事,在過去還從未有人干過呢。
默默的盯著天花板看了一會,徐川一個鯉魚打挺翻了起來,剛準備再整理一下收獲,房間外的敲門聲便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