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業有專通,天文物理雖然也是物理,但和他上輩子的研究可掛不上鉤,如何使用那些專業的天文設備來獲取自己需要的數據,他還真不太清楚。
從導師的辦公室出來,申請天文設備使用權通過的消息讓徐川高興的抬頭看了眼天空。
雖說城市中的光污染嚴重,但今天天氣不錯,再加上這會正是入夜時刻,月明星啟,稀疏的星星在掛在黑色的幕布上清晰明亮。
而在東方,那里有著一群明亮的星星在閃耀。
那是獵戶星座,它在夜空中很容易辨認,構成它主體的恒星有七顆,其中的四顆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四邊形,在四邊形中間的三顆恒星斜排成一條直線。
在這一群星星中,最上方左邊肩膀有一顆與眾不同的星星,它散發著肉眼可見橙紅色光芒,與其他的星星散發清冷的白光完全不同。
這顆恒星叫做參宿四,也是他這次觀測對象。
參宿四在北半球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過冬天才是最佳的觀測實際,特別是在年底十二月時最容易找到,它在黃昏時從東方升起,位于獵戶座的肩部。
從地球上用肉眼看去,它可能就指甲蓋差不多大小。
但是在六百四十光年之外,它卻是一顆比太陽要大的多的恒星。
從物理上來說,參宿四目前的膨脹半徑大約為8個天文單位au。
如果你把它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參宿四可能會一直延伸到木星的軌道之外。
也就說,如果它位于太陽系的中心,它的表面會超越小行星帶,并抵達并超越木星的軌道,完全地席卷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甚至有些人還會認為它足以吞噬掉小行星帶和木星。
之所以有這種認知偏差,是因為距離太過遙遠,導致人們無法對其進行估算準確的直徑造成的。
除此之外,參宿四本身也在周期性的改變它的形狀,再加上光度變化變星脈動理論、和角直徑隨著波長改變,以及參宿四有一些復雜的、不對稱的包層等等,都讓它的精準直徑無法判斷。
對于這顆質量龐大,但生命已經走到了晚年的恒星,徐川是很感興趣的。
它身上謎題很多,如果能解開一部分,那都是創歷史記錄的。
現在天文觀測設備申請下來了,意味著再有一周的時間就能對其進行研究了。
話說,,,版。
從導師的辦公室回到宿舍,徐川暫時放下了對質子半徑之謎的研究,將注意力轉向了參宿四。
在此之前,他已經收集了不少參宿四的信息、從基本星體參數到照片,再到參宿四延伸大氣層的復動力學以及羽流氣體噴射等等。
這些東西他已經看過一遍了,但至今都覺得神奇。
就好比2009年的時候,澳洲紅外研究所進行的一項紅外干涉測量研究表示,自1993年以來,參宿四已經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萎縮了15,但其視星等卻沒有明顯變暗。
也就是說,它的體積縮小了15,但是亮度卻沒變,既沒有變亮,也沒有變暗。
就好比一個兩百斤的胖子掉了三十斤,變成了一百七十斤,看上去卻依舊是原先肥胖的模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