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檢查了一遍計算過程和數據,確定沒有出現錯誤后,徐打了個電話,將南大的幾位博士生師兄都喊了過來。
雖說這個點已到深夜八九點,但幾位師兄肯定都沒睡,今晚凌晨他們還得利用天文臺這邊的觀測陣列對參宿四做數據收集。
“還是川神牛逼,居然住的單間,羨慕死了,我導師當初和我來這邊都住的標間。”
“你要是證明一個世界級的猜想,有希望拿到菲爾茲獎你也可以。”
“行了,別貧了,川神這次突然喊我們過來,肯定是有重大發現的的。是不是參宿四的質量數據計算出來了,川神”
幾位博士生師兄進來,將原本就不大的的房間擠得滿滿當當的。
徐川沒理會其他人的調侃,看向帶隊的劉軒,道“數據計算出來了,和之前的直徑一樣,取第一組信息數據計算出來的數據同樣算出了兩個不同的結果。”
“也就是說,參宿四的氫包層里面,大概率是隱藏著一顆伴生恒星的。”
“不過目前缺少了偏振量等關鍵輔助信息,計算出來的數值誤差很大。”
聞言,劉軒眼前一亮,急忙問道“數據呢我能看看嗎”
直徑和質量都計算出來了兩組,這足以證實第一組的數據中有一部分并非來自參宿四,而是來自其他的星體。
單純的直徑出現兩組還可以說是計算錯誤或者觀測數據有問題之類的導致的。
但再加上一個質量,證實伴星存在的概率就直線上升了。
在此基礎上,參宿四的氫包層內部有一顆伴星的概率超過了百分之九十。
如果他們后續能再觀測到幾組伴星的數據,那么就可以直接證實伴星的確存在。
至于數據偏差,那并不是問題,偏差再大也沒關系,畢竟本身的數據就不齊全。
包括之前的直徑計算,其實也并不完全精準,因為有一些他們還沒觀測到的關鍵值都是從原先的古老觀測數據上進行摘取的。
目前做的只不過是驗證xueyberry定理能否精準的計算參宿四的大小而已,等到數據采集全面了,再計算一次就夠了。
所以現在是不是最終的精準值并不重要。
徐川指了指桌上的稿紙,道“在那。”
劉軒快步走過去,拾起桌上的稿紙,直接看向最終的答桉。
他雖是博士生,但還真看不懂稿紙上的計算過程。
之前計算直徑的公式和過程他看過,但壓根就看不懂,所以這會直接看答桉就好了。
23871911123
2706358293
兩個答桉,第一個接近24倍太陽質量,應該是參宿四的,第二個接近3倍太陽質量,應該是里面的伴星的。
這么大的質量,哪怕有偏差,偏差超過百分之五十,甚至是八九十以上,也足以證實里面的伴星真的存在的話,絕對是一顆恒星,而不是行星。
很簡單,因為行星是有存在質量極限的。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