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這邊大型會議的氛圍十足。
道路上掛著指示牌和宣傳報刊,教學樓實驗樓前面也拉著橫幅,足以證實南大對這次大型天文會議的重視。
畢竟也是,南大的天文系雖然在全國各大高校中都排名頂尖,但高校是高校,相對于那些頂尖天文科研機構來說,影響還是要弱很多的。
所以舉辦這種全國性的天文會議的機會并不多,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自然得正式一點。
“川神來了。”
舉辦會議的禮堂外,招待前來參會的天文系博士生孟璨笑著打了個招呼。
他之前參與了參宿四的觀測實驗,自然認識徐川。
徐川打了個招呼,從孟璨手中接過一份會議表程,翻了一下。
不得不說,有華國天文會總部的插手,這次的天文會議影響力直接輻射到了全國,基本各大有名的天文機構都安排了人過來。
比如天文會的理事長,國家天文臺的常進院士、滇南天文臺的韓占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的主任等等。
這些人在國內的天文界,幾乎都是最頂尖的一批。
而那些普通的研究員,天文家,天文教授就不用說了,名單末尾顯示的人數足足有三百七十三人。
可以說除了華國天文會每隔四年才會組織一次的大型天文交流會外,幾乎再沒有其他的會議能有這樣的規模。
畢竟天文界本身就不大,涉及到宇宙星體研究這一塊的天文學家就更少了。
這次大型天文交流會的會程有三天,第一天上午開幕式和各領導講話,下午則是由南大的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匯報這次針對參宿四的觀測發現。
這項工作本來應該是徐川來做的,畢竟參宿四的科研觀測項目是他的。
但徐川嫌麻煩,他在第二天的會程上還要上臺做致詞和講解xuey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就將這事拋給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而天文系這邊也樂于接受這樣的麻煩,能在全國這么多頂級科研大老面前露臉的機會,在其他人眼中,自然是極其難得的。
第三天則是內部的小型會議,天文會組織了各高校和頂級天文研究單位的頂級人才一起商議交流參宿四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
這也是徐川關注的目標,他對會議的規模大小并不在意,他比較在意的是在這次交流會過后,這些天文學家們能否計算出參宿四體內的伴星是否對參宿四有影響。
這點才是他保持關注的目標。
對他而言,最好的結果莫過于伴星對參宿四有影響,能促使參宿四提前超新星爆發,但又不會影響到參宿四的磁極,不改變加馬射線暴的輻射區域。
這樣一來,說不定他有生之年還能觀察到一場宇宙中最絢麗的煙花,為高能物理帶來新的發展,也不會影響到地球。
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前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第三天,南大的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這邊在教學樓中安排了一場小型會議,參會的人不多,不到二十人,但聚集了國內天文界的大部分頂級大老了。
徐川混在一群中老年男人間,顯得是格外的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