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國,移了民,再想回去,就沒那么容易了。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很快就過去了,司機大叔一路將徐川送到了普林斯頓的大學門口,順帶在徐川下車前遞給了他一張名片。
“這是我的聯系電話,需要用車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
徐川接過名片揣進兜里,笑著點了點頭。
這位司機倒是給他提了個醒,他接下來可能要在普林斯頓生活至少兩三年的時間,需要用車的地方肯定很多,得找個時間去考個駕照買輛車了。
反正考駕照什么的對他來說再容易不過,而且米國的駕照考試比國內要容易不少。
比如在新澤西州交通規則大概有40多道題,錯題在6道以下基本就能通過,而國內的則是100道題,錯題不能超過10個。
拖著行李,徐川行走在普林斯頓的校園中。
他并不是第一次來這座校園,對于這里,他再熟悉不過。
有句話叫做有火車的學校都不簡單,前有霍格沃茨,后有普林斯頓。
普林斯頓就是現實中的霍格沃茨。
它在創建時,米國還處于日不落國的殖民統治期。
因此各種建筑風格都帶著濃濃的英式風格,古老的哥特式建筑設計很精美讓身處在內的學生有種誤入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錯覺。
再加上這里純粹的學術氛圍,使其像極了霍格沃茨魔法學院。
若要說缺少什么,那大概就是叼著入學邀請通知書的貓頭鷹吧。
拖著行李箱,徐川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行政樓,準備辦理入學手續,進入這所世界頂尖的學院。
截止到2016年,普林斯頓已經連續七年拿到米國的usnes排行榜第一的普林斯頓,有69位校友、教職工曾獲得過諾貝爾獎、位列世界第十名。
還有15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三和14名圖靈獎世界第四得主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或學習過。
歷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有20多位是這所學校的教授。
更關鍵的是,這里還有數學與物理的學術圣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這才是徐川此行真正的目標。
在普林斯頓,除了普林斯頓大學外,還有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兩者緊挨在一起。
在常人的認知中,這兩就是同一所大學,但實際上并不是。
兩者雖然淵源深厚,但其實并不是同一機構,普林斯頓研究院也并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部分。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是世界著名理論研究機構,聚集了數學、物理、歷史、社會學科各個領域的最一流學者做最純粹的尖端研究。
但它不受任何教學任務、科研資金或者贊助商壓力的研究機構。
這里有著最純粹的學術環境,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庫爾特哥德爾、羅伯特奧本海默、楊振寧等學者都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甚至養老。
就是這些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將發散性的知識系統整理,將未被證實的理論不斷完善,甚至他們還踱著小步,回到普林斯頓大學校園,替學子們授業解惑,成就了這里數學物理圣地的名號。
徐川希冀借助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能力來突破和成就自己的數學,借此再完成物理的突破。
順著充滿歷史氣息的走廊,徐川找到了記憶中辦理入學登記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