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這些教授基本都已經得知了他會來普林斯頓學習的時候,就已經交代了自己的助理或者學生,如果遇到了他,一定要去招攬。
于是在吃飯的時候,徐川就遇到了不斷有人上來和他搭訕、遞交名片、推薦導師的的事情。
一頓飯吃下來,他足足收到了十多張名片。
其中還有一張是大千美食林餐館老板遞給他的。
老板是個華人,長的五大三粗的,不過廚藝很高,在料理魚這一塊,無論是澹水魚,還是海魚都很厲害。
特別是水煮魚片,完全可以說是地道的家鄉味道。
但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普林斯頓的學生,基本都不怎么吃用草魚、花鰱、黑魚之類澹水魚做的水煮魚。
在絕大部分外國人眼中看來,中餐要么太辣,要么太咸,要么太澹,根本就不適合腸胃。
對此,徐川只能表示,你們真的只配吃漢堡三明治加薯條。
婉言謝絕了所有前來推薦導師的學生和助理,公開表示自己已經有了導師后,接下來的時間倒是安靜了不少,不再有絡繹不絕的人過來搭訕。
調節了一兩天的生活節奏與時差后,徐川也差不多徹底適應了普林斯頓這邊的生活方式,順帶收到了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各種俱樂部的邀請函。
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林斯頓,圍繞整個校園建立起來的各種俱樂部是個相當靚麗的文化風景。
在普林斯頓這個袖珍的大學中,每年的新生總計都只不過千余人,卻有著300多個學生組織,38個體育俱樂部,以及十幾名方便學生禱告的牧師和校園中心。
這些學生組織和俱樂部構成了普林斯頓諸多校園文化,而且階層分明,很多都具有較強的排外性,或者說鄙視鏈。
就比如飲食俱樂部。
普林斯頓有11個飲食俱樂部,5個是無門檻加入的,6個是需要經過篩選的。
相對于兄弟會和姐妹會,或者其他社團組織,飲食俱樂部設立著獨有的選拔過程,叫做“bicker”rocess,而這里的學生以學術“爭論”的方式,與飲食俱樂部的成員們相互了解。
很明顯,需要經過重重篩選才能進入的飲食俱樂部,比如常青藤飲食俱樂部,里面的學生就都是頂級的學員。
但不要簡單的以為這就是個類似國內的學生會一樣的結構。
在這邊,頂級的俱樂部能夠為學生會員留學申請、職業規劃、學術交流等多方面幫助和免費指導等,還會定期舉行留學講座和沙龍、邀請哈佛、耶魯等其他名校在讀學生和以及職場精英為會員分享留學申請和求職就業方面的寶貴經驗。
這是一個高端社交與diy資源共享的平臺,因此也會重重篩選,一步步的過濾人才。
當然,這些重重篩選,對于真正的頂級人才來說,是完全不存在的規矩。
就好比常青藤俱樂部,這個普林斯頓大學中最頂級的俱樂部,這輩子徐川都還沒申請,對方就主動將邀請函送到了他手里。
相比較之下,上輩子經歷了申請、傳統古老的辯論等步驟才入會的情況簡直沒法比,兩者有著天差地別。
只能說,天才或者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是受歡迎的。
處理完俱樂部,學生組織之類的邀請后,徐川縮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準備潛心完成質子半徑之謎問題的數據計算。
不過就在這時,他收到了導師德利涅的電話。
放下手中的稿紙,徐川來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大部分時候,他的兩位導師,德利涅和威騰基本都在研究院這邊做研究,至于普林斯頓大學的上課,如果他們心情好,或者有大課會過去一趟,其余的時間則基本交給自己的助理或者學生的。
這對于他們這種級別的大老來說,這操作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