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計算出來的精準數據,無一不都指向了這個嚴重的問題。
或許,講臺上的那個少年真的的可能是對的。
里希弗里克都站在哪里沉默不語。
盡管內心很不愿意承認這點,但他找不到一個新的漏洞可以進行反駁,無論是理論觀點,亦或者數據分析與計算,他都找不到的漏洞。
相反,他之前對于對方的質疑,更像是一把助燃劑一般,讓對方飛的更高。
講臺上,徐川安靜地等待了一會,沒有人舉手發言提問。
的驗收人走上講臺,對這場報告會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感謝了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也感謝了徐川為物理學界帶來的新發現。
并鼓勵其他的物理學家以及研究機構去對質子半徑之謎進行驗證,希冀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徹底證實和解決掉這個問題,得到更為精確的質子半徑數據。
當的工作人員宣布報告會結束后,會場中的物理學家們也陸陸續續的離開了禮堂。
徐川從講臺上下來,小組的成員頓時就蜂擁了過來。
“干得漂亮徐”麻省理工大學的實習生阿索爾墨菲激動的上來就給了徐川一拳,打在胸口發出了沉悶的聲音。
“徐,你解決掉了一個物理界的超級難題,相信明年的狄拉克獎章和愛因斯坦獎都有你的一份。”
徐川笑了笑,道“不是我,是我們一起,你們的貢獻也同樣重要,我會在論文中加上你們的名字的,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聞言,小組成員臉上均露出了燦爛無比的笑容,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人開心了。
一篇論文,通常可以有36個作者,一作、通訊作者、二作、三作等,不同的作者在論文中占據的份量完全不同。
這次的質子半徑之謎解決,一作和通訊作者毫無疑問是徐川的,但二作和三作,對于小組成員來說同樣不同忽視。
畢竟這是物理界出了名的難題,當前粒子物理界最前沿的問題,份量之重,可以說僅次于去年五夸克粒子的發現。
如果今年的沒有什么新的重要發現的話,那么質子的半徑之謎這個問題的解決的,將是今年最重大的成果。
能在這樣的一篇論文上署名,哪怕是二作、三作,對于他們以后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幫助。
有這樣的一份履歷在,他們在未來無論是尋找工作還是申請科研實驗或者科研設備,都要容易很多。
比如來自哥廷根大學的娜娜莉凱斯勒,毫無疑問,的正式研究員將有她的一份,甚至可能直接從明年提前到今年。
特別是對于小組成員中年齡最小拋開徐川的喬納克里爾來說,他還在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讀博。
來實習一方面是的為了學習,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畢業論文。
而現在,他目標達成了。
以質子半徑之謎這個問題的份量,哪怕他僅僅能在論文中混個三作,都足夠他從任何學校畢業了。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