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自己發送到他郵箱中的申請書,ga平均下來就稍微低一點,但也基本都在36以上,40的也不是沒有。
換算一下的話,相當于高考總分750分的話,36的ga就是675分,而38的ga就是7125分,40直接拉滿。
這樣算下來,基本都是妥妥的學霸。
徐川翻了翻郵箱中的申請單,然后拉了個表格,直接將ga38分以下,且沒有出色作品集的申請者直接排除掉了。
上輩子他在普林斯頓做了這么多年的教授,對于如何篩選學生早就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得心應手。
篩選這些申請者,就像是一家公司的hr招聘員工一樣。
本科線ga績點就是分界線。
如果沒有達到本科線,申請基本都會被扔到垃圾箱里面去。
不可否認,或許有極少數的人沒有達到本科線卻擁有著出色的工作經歷,但這部分人終究只是極少極少數。
在海灘上淘金的效率遠低于在金礦中淘金,且耗費的力氣遠高于收獲。
所以設置一個標準線,對于hr來說是最方便的。
在篩選學生這一塊也同理,如果績點不達標,直接淘汰是最好的選擇。
而經過篩選后,再看申請者的作品集,就能將大致想要進行面試的學生挑選出來。
如果數量過多的話,再看看推薦信都有誰差不多就能決定了。
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徐川從郵箱中篩選出來了十二張申請書,準備明后兩天對這些簡歷做一個線上面試。
反正現在的手機電腦做線上面試也很方便。
第一天的面試對象都來自華國,十二份簡歷,徐川留了六張給國內,從占比來看,妥妥的優待。
不過反正也沒人知道,暗箱操作什么的,無所謂了。
第一個面試的學生叫做谷炳,從簡歷上來看,是閔行理工大學的博士生,目前二十五歲,看樣子是直博的,不過ga績點并不是很高,38分。
當然,這個不高是相對于同一批的其他面試者來說的,對于普通的學生來說,38的ga簡直是座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山。
放到高考中,38的ga換算過來是差不多是省理科狀元一個檔次的,其實已經非常優秀了。
只不過一般而言敢申請普林斯頓這種高校的,大家都在這一水平罷了,所以顯得比較一般。
上輩子他交換到普林斯頓的時候,ga績點是40,還有著在發現新粒子的科研經驗,哪怕是在普林斯頓這種地方,也是屬于頂尖的一批。
當然,上輩子他也沒走申請,在時就被威騰內定為學生了。
相對于其他的簡歷來說,這個谷炳的ga績點并不算高,但徐川看中這份簡歷的原因并不在ga,而在于他的工作集。
這位博士生有一些科研經驗,參與過物理和化學實驗室的科研,也發表過兩篇論文,雖然都是sci三區,但也挺難得了。
在眾多國內的簡歷中,他比較看好這一份,因為這份簡歷符合他對于學生的要求。
他在明年下半年大抵就會回國,到時候物理和材料這兩門學科將會是他的重點突破領域。
而參與過物理和化學實驗室的科研,可以幫他打一下下手。
所以徐川將這個谷炳安排在了第一個面試。
電腦上,會議面試間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