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彼得或者舒爾茨就行了,教授什么的,太疏遠了。”
舒爾茨笑著搖了搖頭,接著道“兩年前在普林斯頓的時候,我就知道未來的菲獎必有你一份。只是沒想到,這才僅僅過去兩年,你就打破了歷史記錄。”
“恭喜你,史上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20歲,估計以后不可能再有人能打破這份記錄了。”
徐川笑了笑,道“謝謝,也恭喜你順利的拿到了菲獎。”
相對他來說,舒爾茨拿到菲獎的過程就曲折了不少。
2010的時候,還在碩士研究生期間的舒爾茨創造了“完美空間”數學工具,這項成果雖然讓他提名了菲獎候選人,但并未能拿到菲獎。
這是第一次陪跑。
2014年的時候,盡管他利用完美空間數學工具做出了不少的成果,也擴大了互反律的適用范圍,但國際數學聯盟依舊沒有將菲獎頒發給他。
一方面可能是考慮到舒爾茨的年齡只有26歲,距離當時最年輕的獲獎者塞爾教授還小一歲。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樂于看到記錄被打破的。
另一方面,則是2014年的菲獎評獎,也可以說是大老云集了。
無論是在動力系統理論有著巨大貢獻,甚至改變了該領域面貌的巴西教授阿圖爾阿維拉;還是在數的幾何領域發展了強有力的新方法,并利用這些方法計算小秩的環數和估計橢圓曲線平均秩的界的曼紐爾巴爾加瓦教授。
亦或者是史上第一位女性菲爾茲獎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教授。都是數學界的頂級大拿。
所以盡管舒爾茨的成就已經足夠配得上菲獎了,但依舊再度陪跑了一次。
不過在四年后的今年,依靠著將完美空間數學工具推進到s進域幾何理論,并對朗蘭茲綱領做出了重大的突破,舒爾茨總算成功的摘下了這枚數學界最高獎章。
擁有足夠的成就,卻陪跑了兩屆國際數學大會,直到第三屆才拿到手,這大抵也是數學界的第一人了。
舒爾茨倒是沒太在意這些。
雖說陪跑兩屆,但今年他終歸是拿到了菲獎,而且要說年齡,今年他也才31歲而已。
至于打破最年輕的獲獎者這一成就,雖然有些遺憾沒能做到,但也說明了他不夠強。
如果能像眼前的徐川一樣強,直接證明一道千禧年難題,年齡再小也不是什么問題。
“對了,徐,你對朗蘭茲綱領感興趣嗎”
兩人聊著,彼得舒爾茨忽然問道。
“朗蘭茲綱領”
“嗯。”舒爾茨點了點頭,接著笑道“或許我們可以合作一下,去解決這份綱領,然后統一代數與幾何”
聞言,徐川有些驚訝的看了一眼舒爾茨。
統一代數與幾何
先不論做不做得到,光是這份口氣,就狂上了天。
不過天才嘛,很正常。
他也一樣,雖然表面上不怎么表現出來,但自己認定的事情,哪怕目標再大再遙遠,征服的路程再艱辛,也是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南墻撞破頭繼續走的那種。
沒點傲氣,不能堅信自己能成功,那還叫什么天才
只不過讓他詫異的是,這個來自日耳曼,被譽為教皇格羅滕迪克繼承者的天才數學家,真走上了繼承者這條道路
統一代數與幾何,這可是他祖師爺格羅滕迪克老先生一生的夢想,也是他的導師德利涅教授一生的夢想。
德利涅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后,一直在研究格羅滕迪克標準猜想,目的也是繼承導師的遺愿,統一代數與幾何。
而作為徒孫的徐川,要說沒有想過這方面的東西,那是假的。
所以當舒爾茨提出這個請求的時候,他的確動心了一下。
不過很快就被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