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像非洲那種小而原始的國家,別說擁有工業化能制造高精密的人工sei薄膜了,指不定小靈通甚至是二八大杠都沒完全普及。
等商業界將市場開發到那里,別說二十年的專利保護期了,恐怕一百年都不夠。
而二十年的時候,早就足夠他將鋰電池開發更新數代了,甚至到時候鋰空氣電池都可能被他弄出來了。
畢竟鋰電池中最大的難題就是鋰枝晶問題,解決了這個難題,無論是鋰硫電池還是鋰空氣電池,都有了發展的基礎。
當然,他也得抓緊時間盡快推進研發,免得別人后來先到占領這兩塊市場。
翻了翻手中的專利授權文件,徐川抬頭道“不錯,有了這些東西,接下來實驗室就不缺科研資金了”
“準備一下,然后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內外對電池行業感興趣的廠商和媒體記者,我這邊親自主持。”
樊鵬越點了點頭,道“時間呢放到哪一天”
徐川想了想,道“五月三十號吧。”
“畢竟我還得將論文丟到arxiv和期刊上,即便是不依賴論文登刊,也總得留一些時間讓子彈飛一下。新聞的發酵,還是需要時間。”
“如果我們想講專利授權賣出一個好的價格,那么一定的熱度是少不了的。”
“行,我這就去安排。”樊鵬越點了點頭道。
辦公室中,兩人交流一下細節后面,樊師兄匆匆離去,徐川則躺靠在椅子上,長舒了口氣。
人工sei薄膜的申請專利順利的拿到了手,這的確是一件大喜事。
即便是論文還沒有正式登刊,也不妨礙他將其轉變成專利費用。
想著,徐川又渾身充滿干勁的坐了起來,打開了電腦找到了川海材料研究所編寫的論文。
人工sei薄膜的成果論文是研究所那邊寫的,他沒時間去寫這個。
反正成果都已經出了,補一篇論文并不是什么難事。
手底下有人,就是方便。如果是他自己寫,少說也要折騰個一兩天的時間,而現在只要檢查修改一下,確認沒什么問題就能投出去了。
五月中旬。
ns方程階段性成果報告會的熱度才剛剛過去,科學界媒體的目光還未從ns方程對人類未來的影響上完全消失,一篇新的論文又悄悄的上傳到了arxiv預印本網站上。
盡管arxiv預印本網站上大多數都是數學家物理學家亦或者搞計算機的在活躍,但這篇論文上傳的第一時間依舊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原因無他,論文的第一作者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名字“徐川”。
這個名字在前不久才召開了一場近乎影響全世界的報告會。
當arxiv上關注這個名字學者收到網站發來的提示后,好奇的學者第一時間就點開了鏈接,想要看看那位徐教授又發布了什么東西。
只是,讓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篇公布在arxiv上的論文,并非他們所想的數學成果,或者物理成果,亦或者是天文學界的成果,而是來自一個從未有人想過的領域
一種羧甲基纖維素鋰氟碳化合材料引導鋰電池中鋰離子沉積,解決鋰枝晶生成問題的方法。
論文的標題,讓這些保持對徐川關注的學者一臉懵逼。
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