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黑格快步走上前,道“實驗結果呢我看看”
青年遞過來手中攜帶的報告,艾倫教授接過文件迅速翻閱了起來。
從報告文件上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圖像來看,在這片用于實驗的人工sei薄膜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鋰離子一層層的聚集在薄膜一側。
這是鋰電池中最常見的析鋰現象,電解液中鋰離子在充放電時因為各種原因而聚集在正負極。
而析鋰現象中,如果析出的鋰離子有成核現象發生的話,那么析出的鋰離子就會像雪花或者樹枝一樣,不斷的蔓延生長,進而形成無規律樹枝狀結晶。
這種結晶就是鋰枝晶,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刺破隔膜,進而引起鋰電池的自燃,爆炸等問題,對使用人員造成危險。
但從手中的報告上,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份人工sei薄膜下,盡管析鋰問題依舊有發生,但鋰枝晶并未形成。
用于形成鋰枝晶的致命成核反應,也并未在上面發生,或者它在沉積的時候被這張小小的人工sei薄膜引導了。
這些從電解液中析出的鋰離子,更像是用于建造房子的磚塊一樣,一層層的有規律的碼放在薄膜一側。
從數據上來看,他們還原了實驗,析鋰沉積的過程和方式和arxiv上的那篇論文簡直一模一樣。
如果從這方面來看,毫無疑問,鋰枝晶生成的難題,真的被解決了
拿著手中的報告,艾倫米格呼吸也有點急促了起來。
盡管之前就已經聽說了其他實驗室復刻出來了這種人工sei薄膜,但聽說和自己再驗證一遍,完全是兩碼事。
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會體會到中間的震撼。
盡管他有些疑惑,從數據表格上來看,人工sei薄膜上的析鋰問題似乎有些嚴重過快的樣子,但在鋰枝晶未生成的震撼下,這些都不算什么了。
鋰枝晶問題被解決,鋰電池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將要發生了
“真是難以讓人置信鋰枝晶竟然真的沒有生成”
盯著手中報告,艾倫米格不住的震撼自語。
另一邊,尚未離去的科技博客的媒體記者敏銳的意識到了這可能是新的重要信息點,迅速重新打開了錄音筆。
等待艾倫米格教授回過神后,她迅速走上前詢問道“艾倫教授,我能問問這是發生了什么嗎你們剛剛在做實驗”
艾倫米格點了點頭,道“是的。”
“在你來之前,我們就已經在針對徐教授的那篇論文在進行復制實驗了,而剛剛,實驗的結果出來了。”
“結果怎么樣成功了嗎”科技博客的媒體記者迅速追問道。
艾倫米格用力的點了點頭,道“是的,我們成功了”
“在實驗報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鋰枝晶并未在人工sei薄膜上生成,它一層層有規律疊在薄膜的一層,不會再刺穿薄膜,造成短路。”
“鋰枝晶問題將是過去,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只需要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我們就看到使用時間更久的手機,也能看到續航長達一兩千公里的電動汽車的,這些都將不再是幻想”
“這將是鋰電池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
不得不說,科技博客的確搞了個大新聞出來了。
當然,這并不是他們獨家的新聞。
整個媒體新聞界似乎有著共同的默契,在徐川將論文丟到arxiv上后的一周,大大小小的媒體開始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