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百噸的高放核廢料泄露,核心區域的核輻射瞬間就攀升到了一個峰值。
強烈的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流束等各種輻射猶如木星上的龐大風暴一樣,在核心區域中不停的狂暴的洶涌著。
對于任何已知的生命來說,這里現在已經是絕對的禁地了。
哪怕是已知生命力最頑強,甚至可以在太空中生存的水熊蟲;哪怕是體型最怕大的藍鯨,也不可能在這種極端環境中生存超過三十秒的時間。
但幸運的是,這些狂暴的輻射,被外層的防護材料嚴嚴實實的封禁在這片地方。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區域中,一塊塊的半導體輻射隙帶材料在不斷的吸收這些狂暴輻射,將其從對生命有害的物質轉變成一絲絲的電能。
這些電能迅速通過的設備匯聚到一起,最終導出核心區域,流入早已經準備好的變壓器組件中,最終將流向整個電網,供無數居民百姓的所使用。
盡管它轉換出來的電能或許不算很多,但它卻可以解開核能發電的最大限制。
或許你以后使用的手機,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其消耗的電能都可能來源于核廢料發電站與核電站。
總控制室中,在核心區域的監控失去聯絡的瞬間,所有人都將目光從雪白的屏幕上轉移到其他監控設備上。
包括徐川,也迅速將目光轉移到了代表電能輸出的監控上。
盡管可視化的監控已經失去了聯系,但這絲毫不影響他通過其他監控數據來判斷整個核心區域的狀態。
而判斷整場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確認通過輻射隙帶半導體材料轉換出來的電能數量是否達到了標準。
如果轉換出來的電能低于理論計算值,則意味著里面的輻射隙帶半導體材料在核輻射的強烈電離沖擊下出現了大批量的隙帶晶格損壞等問題。
這是整個實驗室中兩個最大的變數之一,哪怕徐川有著上輩子的經驗,此刻心里也同樣有著一些擔心。
“防護晶材夾層檢測到電離輻射沖擊”
“一號隙帶檢測到電能輸出,當前已達第一階段預估值”
“二號隙帶檢測到電能輸出,當前已達第一階段預估值”
“變壓組件已介入”
“核心區域外壁一次檢查完成,當前輻射指標處于標準范圍”
“循環水冷系統穩定運行中”
“”
總控制室中,因激動而帶著顫抖的聲音不斷的響起。
所有人都在緊張而又期待的等待著各項檢測結果,不少人甚至都攢緊了拳頭。
從第一階段的匯報結果來看,核心區域中數量龐大核廢料正在被輻射隙帶半導體材料轉變電能
剩下的,就看它是否能夠穩定下來,達到轉換的峰值,以及水冷循環系統是否正常了
實驗開啟后,核心工業園區靠海的一側,在警衛人員的陪同下,負責水冷循環系統的工程師們穿著由無鉛納米復合重構防護材料制成的防護衣,小心翼翼的檢查著各項表盤和管道設備。
對于核廢料轉換電能實驗來說,微量的小型黑箱轉換是用不到冷卻系統的,核輻射的反應再強,數量也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