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舒展活動了一下筋骨后,徐川重新坐回了書桌前。
整理一下稿紙后,他開始將稿紙上的東西一點一點的轉移到電腦上編寫成論文。
當然,這份論文目前來說是不可能公開出去的。
盡管高溫超導材料的超導機理特性的研究是如今超導材料界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他這篇論文丟出去,可能會瞬間引爆這片池塘,讓他成為超導材料界的頂級大牛。
但相對應的,這也會給別人指明一條研究高溫超導材料的道路。
所以這篇論文,目前就只能藏在手里了。
不過徐川也沒太在意。
等到他將高溫超導材料做出來以后,再公布出去也不遲。
將稿紙上的論文整理完整輸入電腦后,徐川起身直奔川海材料實驗室。
高溫超導材料的超導機理特性他已經初步摸清楚了,如果想要利用起來的話,最好是建立一個強關聯的tj模型來進行運算。
不過建立一個模型再到測試,哪怕是最基礎簡陋的版本,也至少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他現在已經有些等不及了,他想去實驗室試驗一下,看看能否根據自己計算的數據和理論,在超導材料上做一個進一步的優化。
一路風馳電掣的來到川海材料研究所,徐川找到樊鵬越,讓他給自己安排了一間實驗室。
研究所本來沒有多余的實驗室,畢竟才擴建兩個月不到,招聘的人員和購買的設備并不是很齊全。
再加上他之前要求對超導材料和碳基材料進行大量的研究,如今已經是滿負荷運載的狀況。
不過之前研究銅碳銀復合材料的宋文柏被安排去分析材料,他原先所使用的實驗室就暫時空置出來了,正好可以挪用一下。
實驗室中,徐川親自操控真空冶金設備制造銅碳銀復合材料。
相對比物理粉碎法、機械球磨法、氣相沉積法等其他納米制造方法來說,用真空蒸發、加熱、高頻感應等方法使原料氣化或形成等粒子體,然后驟冷,可以得到純度高、結晶組織好、粒度大小可控的原料。
結晶完美,粒度大小一致的材料,這一點在材料的制造上,特別是實驗室中研究材料非常重要。
當然,缺點也有,這種手段制備納米材料對設備和制備技術的要求很高。
不過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在徐川看來都不是什么事。
一旁,樊鵬越和宋文柏在實驗室中打著下手。
當然,他們也有些好奇,好奇這位準備研究什么,或者,準備怎么制備銅碳銀復合納米材料。
之前徐川拿到了宋文柏的超低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的數據,很明顯是去研究去了。
短短十來天的功夫,就能從里面找到一些發現或靈感
更深的東西,兩人都沒敢去想。
他們都只以為徐川通過研究超低溫銅碳銀復合超導材料的數據找到了一些可能優化的銅碳銀復合材料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