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先看的,是國內各大可控核聚變研究所中實驗堆的詳細參數。
這關系到等離子體湍流控制模型的實測。
辦公室中,徐川翻閱著高弘明帶來的資料。
寬松的一點來算,目前國內有十幾個可控核聚變研究所,但聚變堆只有十一個。
這一聽數量的確挺多的,但實際上這十一個聚變堆大部分都只是實驗堆甚至是裝置堆而已。
所謂的實驗堆,指的是能夠滿足等離子體實驗最基本實驗需求的實驗裝置。
而裝置堆,就更不用多說,它連一次點火實驗都沒法做。
在高弘明帶來的資料中,目前國內有能力做點火運行實驗的聚變堆,只有兩個。
分別是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磁約束聚變托卡馬克裝置east和工九院的慣性約束聚變裝置神光。
而慣性約束的手段,和磁約束完全不同。
磁約束可以理解為讓高溫等離子體在設備中流動聚變形成高溫。
而慣性約束則是利用物質的慣性,把幾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氣體或固體,裝入直徑約幾毫米的小球內。
再從外面均勻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發,受它的反作用,球面內層向內擠壓形成高溫環境,讓這幾毫克的的氘和氚的混合氣體爆炸,產生大量熱能。
如果每秒鐘發生三四次這樣的爆炸并且連續不斷地進行下去,那么所釋放出的能量就相當于百萬千瓦級的發電站。
簡單的來說,慣性約束類似于氫彈爆炸,然后從爆炸能量中吸取熱能發電。
只不過是規模更小,可控性更高的那種。
這種手段,對于徐川研究的等離子體湍流控制模型來說沒有什么意義,因為聚變方式都截然不同。
所以在排除掉工九院的慣性約束聚變裝置神光后,他能選擇的實驗堆,就只剩下了east磁約束聚變托卡馬克裝置。
east磁約束聚變托卡馬克裝置,又叫做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它曾在16年和18年分別創造了五千多萬度和一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實驗。
在17年的時候創紀錄地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
在國內,它是可控核聚變領域當之無愧龍頭老大,哪怕是放到世界上,也是最頂尖那一批的實驗堆。
不過除了east外,其他的聚變裝置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徐川也沒想到,在19年底的時候,國內的可控核聚變領域還是這幅樣子。
的確,從技術上來說,在可控核聚變這條路線上,國內已經是頂尖的那一批了,各項技術整體上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
但是在實驗堆這一塊,也的確有些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