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雖然聽著有點好笑,但實際上卻是相當悲哀。
在國內,那些資本家們無償九九六零零七都快成為常態了,加班不見加班費,調休不見調休的;別說勞動條約了,就是日內瓦公約怕是都比不上。
當然,這種事情在徐川手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不過利用足夠吸引人的加班工資和調休吸引那些工人過年期間留下來工作搭建生產超導材料的工業線還是可以。
在確定了合作后,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迅速開始了對原本用于生產氧化銅基超導材料的生產線的改造工作。
盡管如今主體流水線還未完成改造,不過其中一條小型的單生產線已經按照徐川給出的工業生產技術完成了設備和相關程序的部署。
雖然產業區在長安涇河那邊,不過對于國內發達的交通來說,這并不是什么事情。
翌日,徐川和樊鵬越帶著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工程師團隊趕到了長安,在長安涇河工業園區中,坐落著西部超導集團的生產工廠。
西部超導集團中專門負責超導材料這一塊的總經理帶著團隊親自等候在高鐵站迎接。
一行人在高鐵站寒暄了兩句后沒有浪費時間直奔涇河工業園區。
和其他人一樣,徐川這也是第一次來這邊,第一次見高溫銅碳銀超導材料的生產基地。
原本用于規劃整齊,用于生產低溫氧化銅超導材料的廠房如今顯得有些雜亂。
帶著安全帽的工人來來回回在廠房中忙碌著,而擺在地上的零件與設備,更是顯示著這里還未完工。
西部超導集團的總經理杜英叡笑著介紹道“徐院士,這里就是見高溫銅碳銀超導材料的主生產線了,按照您的要求,目前正在二十四小時三班輪倒進行加急施工。”
“按照目前的進度,預測在三月五號左右可以完成改造開始投入施工。日產出能力滿負荷運載大概在二點五噸左右”
徐川聽著杜英叡的介紹,目光落在了正在施工的廠房中。
二點五噸的產量在普通的材料行業可以說是低的不能再低了,不過放到高溫超導材料領域的話,這個數值已經算不錯的了。
就比如櫻花國那邊已經小部分工業化的bi系列高溫超導材料,年產值也不多一千五百噸左右而已。
二點五噸的日產值,年產量也能達到九百多噸,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滿足那邊的訂單需求以及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的需求是綽綽有余的。
至于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那邊,既然他們要求技術交換技術,那他也不可能再免費高溫超導材料了。
“那條小型的單生產線呢現在能產出了嗎帶我們去看看。”參觀了一下主生產線的改造后,徐川朝著抬頭問道。
聞言,杜英叡連忙點頭道“當然,它現在就在進行生產了,請跟我來。”
跟隨著杜英叡,一行人朝著小型試點生產線走去。
在另一間稍微小一點的廠房中,擺放著一臺體積龐大的生產設備。
從外觀上來看,這臺設備的模樣和常規設備的有些不同,它有點像海星,中間是核心區域,而四周的流水線則像是海星腿,橫臥在海底。
而從這臺設備的各個零部件來說,它很明顯是通過拆解不同的設備拼湊出來的。
沒人介紹的話,恐怕不會有人聯想到這臺看起來奇葩的設備就是可以工業化生產超導材料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