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未來的時間中,可控核聚變是如何發展的,在哪些地方有問題,那條路線在未來是可行的,又有那條路線是不可行的,不說全部,至少大部分他是清楚的。
所以,站在他的角度,即便是華國脫離了iter,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從一開始,棲霞山核聚變工程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項目,從未依賴過iter那邊的技術。
當然,這些事情諶明繼不可能知道,所以從他的角度出發,其實也沒有錯。
只能說,誰也不會想到,會有一個重生者出現在這一領域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日子也漸漸的來到了十二月初。
從別墅回到棲霞山基地后,徐川也忙碌了起來,破曉聚變裝置的改造接近尾聲,等離子體湍流數控模型的優化,在科學院那邊的支持下也早已經完成。
破曉聚變裝置的第二次重啟運行時間,就在眼前,相關的事情,都需要他主持大局。
終于,在一周后,破曉聚變裝置的改造徹底完成。
剩下的,就是對應的檢查了。
說起來很簡單,但要針對性的完成所有設備的檢查,尤其是這次還額外添加了氘氚原料聚變點火運行流程的情況下,檢查需要的時間,比以往更多。
畢竟氘氚原料聚變點火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沒注意,那就是重大安全事故。
而且氘氚原料在真正聚變的時候,會產生中子輻照,盡管第一次運行實驗不可能注入大量的原料,頂天了一毫克,但聚變釋放出的能量,遠比核裂變更大。
雖然破曉聚變裝置和項目基地均已經全面做好的應對措施,但終究是頭一次開啟這樣的實驗,過程是否順利,結果是否能達到預期,誰也無法保證。
花費了五天的時間,破曉聚變裝置的工程師和研究員們終于完成了相關的設備檢查。
站在總控制室中,徐川的目光透過監控畫面落在了核心試驗區龐然大物上。
這一次的實驗,目標總共有兩個。
第一個目標是將由氦三與氫氣模擬的高密度等離子體運行時間推進到至少一百分鐘以上。
第二個目標則是至少運行一次氘氚原料聚變點火實驗。
前者是針對性的繼續完成運行時長的控制實驗,后者則是為了收集實驗數據,解決氘氚聚變過程中產生的磁面撕裂、等離子體磁島等問題。
至于氘氚原料在聚變過程中產生的中子輻照對第一壁材料的破壞問題,雖然同樣在這次的實驗數據收集中,但解決這個問題的排序,優先級并不在本次實驗中。
畢竟如果連長時間的運行等離子體都做不到的話,去提解決聚變過程中的中子輻照問題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
隨著準備工作的完成,上午九點半,徐川下達了實驗開始的指令。
與此同時,在繁多工作人員的操控下,沉睡在核心實驗區的破曉聚變裝置,再一次發出了咆孝聲。
s晚上還有一章,求月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