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了一遍數據,確認沒有什么問題后,他手伸向了電話,剛想打個電話給趙光貴那邊,讓他過來一趟時,趙光貴就出現在了辦公室中。
“徐院士,用氧化鉿做催化劑合成的碳復合材料,大亞灣那邊的中子輻照測試結果出來了。”
帶著一疊資料,趙光貴走到徐川面前,匯報了一下氧化鉿碳復合材料的中子輻照結果。
徐川笑問道“結果如何”
趙光貴嘆了口氣,道“很差,低能級的中子束對樣本材料的破壞很高,3v級別中子能級,1μ距離的條件下,da達到了301,比奧式剛都低。”
“而在室溫到300c的測試溫度范圍內,輻照后的斷面收縮率為7380”
da是一個衡量材料輻照損傷程度的一種方法,它表示晶格上的原子被粒子轟擊離開原始位置的次數與晶格上的原子數量之比。
301da表示材料中每個原子被平均離開原始位置301次。
聽起來似乎并不多,但對于第一壁材料來說,這已經是相當高的數據了,更別提在后續的斷面測試中,收縮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這些數據,都意味著在碳納米管鉿晶體結構被中子輻照損壞后,碳復合材料的性能在急劇降低。
聽到這個消息,徐川倒沒有太多的意外。
年前他就通過自己的模擬計算做了推測,確定了氧化鉿碳復合材料大概是行不通的。
現在結果出來,正如他之前預料的一樣。
笑了笑,徐川開口道“氧化鋯碳復合材料的研究怎么樣了”
趙光貴搖了搖頭,嘆息道“還沒有太大的進展,讓您失望了。”
徐川笑了笑,右手在鼠標上點擊了兩下,接著起身走向打印機。
等待了一會,打印機中的文件輸出了出來,他拾起資料,遞了過去,笑著開口道“沒關系,別感覺有什么壓力,這本身就是一項很難的工作,短時間內沒有進展也正常。”
“先看看這個。”
趙光貴帶著些疑惑的接過打印紙,目光落在上面。
在看清楚上面的東西后,他童孔勐的收縮了一下。
“您找到了問題”
看著文件上的算式和結論,趙光貴抑制不住內心的震撼脫口而出的問道。
徐川笑著點了點頭,道“理論上來說是的,不過具體還要看實驗情況。”
頓了頓,他接著道“具體的實驗,就交給你了。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在五天內帶人將這些材料做出來,然后在一周內完成測試。”
“因為大亞灣那邊的慢中子輻照實驗是每個月開始,今天已經陽歷十四號了,錯過了我們得再等一輪,時間就拉的太長了。”
第一壁材料的檢測,其實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
首先是普通的物理性能、如導熱系數、耐高溫度、輻射抗性等等這些能在棲霞這邊做的。
確認這些基礎性能通過后,材料才會被送去大亞灣那邊做慢中子輻照測試。
如果大亞灣那邊的慢中子輻照測試結果良好,他才會考慮在破曉聚變裝置中對其進行真正的氘氚聚變高能中子輻照檢測。
畢竟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破曉每進行一次真正的氘氚聚變點火運行,都會對裝置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損傷。
要修復這些損傷,每一次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經費不說,時間方面也至少需要半個月以上,長的話,搞不好需要個把月。